历史上的今天首页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首页 > 24节气 > 24节气清明节气特征(二十四节气清明特点)

24节气清明节气特征(二十四节气清明特点)

时间: 2024-11-11 09:03:01 阅读:166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4节气清明节气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24节气清明节气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二十四节气特征?

1、二十四节气特征?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

看看二十四节气里的传统知识。

1.立春: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个意思。

2.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雪渐少了,雨渐多了。

3.惊蛰:"惊"指的是雷声"蛰"说的是冬眠虫兽,惊蛰指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4.春分:昼夜平分之意。春分也是插秧和植树的好时节。

5.清明:民间形成了祭祀祖先、踏青、插柳、放风筝的习惯。

6.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7.立夏:夏天的开始。

8.小满:小满时吃些"苦苦菜"可安心益气。

9.芒种:一般在阳历6月6日前后。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10.夏至: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11.小暑:天气炎热的意思。

12.大暑: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时期。

13.立秋:秋天的开始,也称交秋,暑气下降,凉气上升。

14.处暑:就是暑气消亡的意思。

15.白露:气温下降,天气转凉。

16.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之意,自该日起,一天天也长昼短,也不打雷了。

17.寒露:天气骤冷,它也是心脑血管的多发时节。

18.霜降:秋天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

19.立冬:立冬三候,一候水始冰,二是

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20.小雪: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21.大雪:天气更冷,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

22.冬至:北方留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

23.小寒:进入小寒,人们就可以做春节的准备活动了:"小寒小寒,杀猪国年。"

24.大寒: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中已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立春:传统上春节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而立春则是真正春天的开始。

雨水:在公历每年2月18日-20日之间,表示雨水的增多。

惊蛰:到了这时天气转暖,大地春雷,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方式惊醒蛰居动物的冬眠。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春分:春天到来从立春节气到清明节气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也正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

清明:到了清明,中国黄河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平均温度在10℃以上;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气温较之前下降,北方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夜冻昼化,雪量则由小而大。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3][4]

经历史发展,农历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历法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使其符合回归年,形成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也就成为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关于24节气清明节气特征和二十四节气清明特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24节气清明节气特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二十四节气清明特点、24节气清明节气特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