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赫德学校采用国际文凭课程(IB)框架,结合中国国家课程标准,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设计差异化课程体系。以下是各学部的核心课程特点对比:
学部 | 核心课程框架 | 学科侧重 | 语言课程 | 特色课程 |
---|---|---|---|---|
小学部 | PYP(小学项目) | 跨学科主题探究,培养基础学科能力 | 中英双语沉浸式教学 | 戏剧、艺术、户外探索 |
初中部 | MYP(中学项目) | 学科知识体系化,逻辑思维培养 | 学术英语+学科英语 | 项目式学习(PBL)、社区服务 |
高中部 | DP(大学预科项目) | 六大学科组深度学习,研究性课题 | 学术论文写作+学术辩论 | CAS活动(创造、行动、服务) |
差异化设计逻辑:
- 小学部:以“概念驱动”为核心,通过六大超学科主题(如“自我认知”“全球意识”)整合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减少学科壁垒,强调体验式学习。
- 初中部:逐步过渡到学科分化,引入MYP的10大学科组框架,注重批判性思维与学术语言能力,例如通过“可持续发展”主题串联科学、人文与技术课程。
- 高中部:聚焦学术深度与大学衔接,学生需选择3门高阶课程(HigherLevel)和3门标准课程(StandardLevel),并完成4000字拓展论文(EE)及知识论(TOK)课程。
课程衔接策略:
- 语言能力:小学部侧重双语表达,初中部强化学术英语,高中部训练学术写作与国际考试语言(如雅思、托福)。
- 评估方式:小学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初中部增加过程性评估占比,高中部结合预估分(PredictedScore)与IB全球统考成绩。
家长关注点:
- 小学阶段家长需适应“非标准化”作业形式(如项目报告、创意展示)。
- 初中阶段需关注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因课程量与学术要求显著提升。
- 高中阶段需配合选课指导,部分课程需提前一年规划。
(注:以上内容基于IB课程框架及青岛赫德学校公开信息整理,具体课程细节建议以学校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