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革命胜利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剧变,外部压力激增,促使卡斯特罗政权转向集权化改革。
政治与社会背景
-
革命后的权力巩固
1959年古巴革命推翻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后,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七二六运动”逐步掌握政权。初期保留多党制框架,但革命政府与旧政党(如自由党、民主党)矛盾激化,反对派频繁制造动荡。 -
社会主义转向的必然性
革命后土地改革、企业国有化等政策触动了美国资本利益,导致美古关系恶化。1960年古巴与苏联建交,次年4月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废除旧选举制成为意识形态转型的一部分。
关键事件时间线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
1959年1月 | 古巴革命胜利 | 旧政权瓦解,卡斯特罗任总理 |
1960年10月 | 美国对古巴实施全面经济封锁 | 古巴经济依赖转向苏联 |
1961年4月17日 | 猪湾事件(美国支持反古武装失败) | 国内反美情绪高涨,政权合法性强化 |
1961年5月1日 | 宣布废除选举制 | 确立社会主义一党制,集中权力推进改革 |
外部压力与内部需求
-
美国的敌对行动
美国中情局策划猪湾入侵,试图推翻卡斯特罗政权。这一事件促使古巴加速与苏联结盟,并强化国内政治控制。 -
经济模式转型
国有化改革需高度集权推动,旧选举制度被视为“资产阶级民主工具”,无法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需求。
意识形态与制度重构
卡斯特罗认为,多党制选举易被外部势力干预,且分散革命力量。废除选举制后,古巴建立“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以工农代表为核心,强调直接民主与群众参与,但实际权力集中于革命统一党(后改名古巴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