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平台中,“往年今日”类内容的推荐需要兼顾用户对历史事件的怀旧心理与当前兴趣的匹配度。以下从技术逻辑、数据处理和用户体验三个维度展开优化策略:
一、时间衰减模型的动态调整
策略 | 适用场景 | 优化方向 |
---|---|---|
指数衰减 | 热点事件回顾 | 根据用户历史点击率调整衰减系数 |
分段衰减 | 长周期内容(如节日) | 按季度/年度划分衰减权重 |
无衰减 | 经典文化内容 | 保留核心标签的长期有效性 |
案例:对2020年疫情相关视频,初期设置高衰减系数,但保留医疗科普类内容的长期推荐。
二、用户行为的多维度建模
-
隐式行为挖掘:
- 分析用户对同类历史内容的停留时长、分享频次
- 结合设备型号(如老年用户偏好怀旧金曲)优化推荐
-
显式反馈强化:
- 对“收藏-今日内容”用户增加权重
- 设置“怀旧模式”开关,允许用户主动选择时间范围
三、内容特征的精细化标注
- 时间标签:
#示例代码:动态时间权重计算 deftemporal_weight(date): days_ago=(today-date).days ifdays_ago<365*2: return0.8 elifdays_ago<365*5: return0.5 else: return0.2 ``````
- 情感标签:通过NLP识别内容中的怀旧、励志等情绪属性
四、冷启动与召回策略
- 跨平台迁移学习:
引入微博、豆瓣等平台的“往日回顾”数据优化模型 - AB测试设计:
设置对照组(纯算法推荐)与实验组(人工精选+算法)对比CTR
五、伦理与法律边界
- 建立历史内容审核机制,避免敏感事件的不当关联
- 采用差分隐私技术保护用户时间行为数据
用户感知优化:在推荐页添加“今日推荐理由”卡片,如“您曾对2018年世界杯内容表现出兴趣”等提示,增强推荐可信度。
(注:本文策略需结合平台具体数据特征调整,实际应用中需遵守《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