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法庭宪章修订进程里,中国代表凭借深厚的正义理念与敏锐的国际视野,提出了一系列关键主张,维护了国际公平正义和国家利益。
- 强调国家平等:中国代表提出应确保各国在国际法庭中享有平等地位。国际社会由众多国家组成,无论国家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在国际司法体系中有平等的发言权和代表权。这一主张打破了强国主导的传统格局,让更多国家能够参与到国际司法事务中,使法庭的决策更具公正性和代表性。比如在案件审理、规则制定等环节,每个国家都能基于平等地位表达自身诉求,避免了个别大国凭借自身优势左右法庭的走向。
- 保障公平审判:中国代表主张保障被告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审判。公平审判是司法正义的核心要素,在国际法庭中也不例外。从证据收集、庭审程序到判决执行,都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和公正原则。保障被告的辩护权、知情权等合法权益,能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维护国际司法的公信力。例如,为被告提供充分的时间和资源进行辩护准备,确保其能够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
- 纳入习惯国际法:建议将习惯国际法纳入法庭宪章。习惯国际法是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惯例,它反映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和共识。将其纳入宪章,可以使法庭的审判依据更加丰富和全面,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处理一些没有明确条约规定的案件时,习惯国际法可以提供合理的裁判标准,增强法庭判决的合法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