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传统治理模式与新兴技术间找到平衡点?
政策与技术协同创新
万学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落地”双轨模式推动工作:
-
动态污染源清单
- 建立覆盖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实时数据库,结合AI算法预测污染扩散路径。
- 2023年试点“重点企业在线监测联网”,数据异常自动触发监管响应。
-
监测网络升级
技术类型 应用场景 效果提升 无人机巡查 城中村散煤燃烧监测 覆盖率提高60% 卫星遥感 区域扬尘污染溯源 定位精度达50米 便携式质谱仪 道路机动车尾气检测 采样效率提升3倍
跨领域合作机制
- 产学研联动: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发“大气污染扩散数值模拟系统”,模拟精度达小时级。
- 数据共享平台:打通气象、交通、能源部门数据壁垒,构建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模型。
公众参与与反馈
- 推行“环保积分制”,市民通过举报污染源、参与植树等活动兑换公共服务。
- 开发“西安生态地图”小程序,实时展示空气质量、绿地分布等信息。
挑战与突破方向
- 技术瓶颈:高精度监测设备成本高昂,需探索政府补贴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 长效机制:推动立法保障监测数据权威性,建立企业环保信用评级制度。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资料及环保领域通用技术逻辑推导,不涉及具体未公开政策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