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林在1992年就喊出“学林卖创意,底价100万”,这一举措究竟对中国创意产业有着怎样的开创性意义呢?
观念突破层面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于创意的价值认知非常有限,普遍认为创意难以用具体的金钱来衡量。何学林将创意明码标价,底价定为100万,这一行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创意价值的低估,让大众开始重新审视创意的重要性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从此,创意不再是虚无缥缈、无法定价的概念,而是可以像商品一样进行交易和流通,为创意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奠定了观念基础。
行业发展层面
- 激发创业热情:“学林卖创意,底价100万”的口号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创意产业的热情。它让更多人看到了创意产业背后巨大的商业潜力,吸引了一批有创意、有想法的人纷纷进入这个领域,为创意产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推动了创意产业的人才集聚和行业规模的初步形成。
- 规范交易模式:为创意产业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模式。在此之前,创意交易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范,交易过程往往模糊不清。何学林的做法让创意交易有了价格底线和交易框架,促使后来的创意交易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有利于创意产业市场秩序的建立。
经济推动层面
- 带动相关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何学林的这一举措带动了创意产业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广告设计、市场营销、文化传播等。创意产业的繁荣为这些产业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 促进经济增长: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对经济增长有着独特的贡献。通过创意的商业化应用,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何学林的尝试为创意产业的经济价值实现提供了范例,推动了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逐步提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