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伍子胥“掘墓鞭尸”楚平王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这一行为如何体现其复仇心理?

伍子胥“掘墓鞭尸”楚平王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这一行为如何体现其复仇心理?

葱花拌饭

问题更新日期:2025-07-27 20:08:30

问题描述

春秋末期吴国攻破楚国都城,伍子胥为复仇掘开楚平王陵墓,鞭尸三百次,宣泄积压十余年的家族血仇。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春秋末期吴国攻破楚国都城,伍子胥为复仇掘开楚平王陵墓,鞭尸三百次,宣泄积压十余年的家族血仇。

事件背景与经过梳理

时间线关键事件
公元前522年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害伍子胥父兄(伍奢、伍尚),子胥逃亡吴国。
公元前515年伍子胥助阖闾刺杀吴王僚,成为吴国重臣,策划伐楚。
公元前506年吴军攻破楚国郢都,楚昭王出逃,伍子胥搜寻楚平王陵墓。
破墓后行为掘墓开棺,鞭尸三百次,焚毁楚国宗庙,捣毁祭祀礼器。

复仇行为的心理动因分析

1.家族血仇的极致宣泄
父兄被冤杀后,伍子胥流亡途中“一夜白头”,其复仇目标明确指向楚平王。掘墓鞭尸打破古代“死者为大”的伦理禁忌,以极端手段宣泄积怨。

2.权力秩序的颠覆象征
鞭尸行为不仅是肉体惩罚,更通过毁坏王陵、焚烧宗庙,瓦解楚国的神圣统治合法性。据《吴越春秋》记载,子胥曾言:“吾日暮途远,故倒行而逆施之”,显示其不惜代价的决绝心态。

3.历史评价的争议性
汉代学者扬雄批评此举“鞭尸籍棺,皆遂其欲”,而明代李贽却称其“是真能子胥者”。矛盾评价反映儒家伦理与个体恩仇观的冲突。

考古与文献佐证

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竹简记载“吴入郢”事件,间接印证吴军破坏楚王陵的史实,但具体鞭尸细节仍存争议。司马迁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着重描写鞭尸场景,强化了人物“烈丈夫”的悲壮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