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交接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危重患者交接需围绕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展开,以下为核查要点:
一、关键指标核查
类别 | 核查内容 |
---|---|
生命体征 | 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血氧饱和度(记录波动范围及处理措施) |
意识状态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瞳孔反应、定向力、语言及运动功能变化 |
出入量 | 尿量(记录颜色、性状)、引流液量、输液速度及总量(对比24小时出入量平衡) |
用药记录 | 静脉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不良反应(如镇静剂、血管活性药需重点标注) |
皮肤情况 | 压疮分期、受压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及完整性(记录翻身频率及减压措施) |
导管状态 | 气管插管/切开位置、尿管通畅度、深静脉置管固定情况及渗血/渗液现象 |
二、护理记录核查
- 时间准确性:确认所有操作记录(如吸痰、镇痛泵调整)与实际时间一致。
- 异常反应:核查患者突发症状(如抽搐、呼吸机高压报警)及处理流程。
- 设备状态:呼吸机参数、监护仪报警阈值、除颤仪电量等是否正常。
- 家属沟通:确认家属是否了解当前病情、治疗风险及后续注意事项。
三、特殊注意事项
- 实验室检查:血气分析、电解质、凝血功能等危急值是否已处理。
- 治疗措施:如ECMO、CRRT等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并发症记录。
- 护理记录完整性:避免遗漏“交接班时间”“签名”等关键信息,确保法律可追溯性。
通过结构化核查清单与动态沟通,可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