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2日,中央电视台(原名北京电视台)开播时,技术手段与设备受限于当时国内工业水平,主要依赖进口设备与自主研发结合。以下为关键技术与设备分类说明:
核心广播设备
设备类型 | 具体设备与技术参数 | 功能特点 |
---|---|---|
摄像设备 | 苏联“红宝石”牌摄像管、德国进口摄像机 | 单机拍摄,仅支持黑白画面 |
发射系统 | 北京月坛广播发射塔(功率10千瓦) | 覆盖半径25公里,信号通过微波传输 |
同步信号发生器 | 自主研制的电子管同步机 | 保障图像与声音同步 |
传输与接收技术
-
微波中继技术
采用苏联提供的微波链路,连接演播室与发射塔,传输距离受限,需人工调整信号强度。 -
短波广播
部分偏远地区通过短波电台转播,信号稳定性较差,易受天气干扰。 -
接收终端
国内试制“北京牌”820型电视机,分辨率约400线,仅少数单位及公共场所配备。
辅助设备与制作条件
- 演播室配置:面积不足100平方米,使用钨丝灯照明,温度常超40℃
- 录音设备:采用德国产磁带录音机,剪辑需手动剪切磁带
- 信号测试:依赖示波器与电压表监测,调试耗时长达数小时
技术限制与突破
由于设备短缺,早期节目多为直播形式,胶片摄影机仅用于外景录制。技术人员通过改装电子管电路,实现音频信号与视频信号的混合输出,成为当时重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