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主题如何激发幼儿的音乐感知与社交能力?
一、活动目标设计
维度 | 具体目标 |
---|---|
情感目标 | 通过音乐互动感受快乐情绪,培养积极社交态度 |
认知目标 | 认识不同笑声的节奏特点(如咯咯笑、哈哈笑),理解音乐与情绪的关联 |
动作技能 | 学习简单拍手、跺脚动作,配合音乐节奏完成肢体模仿 |
二、活动准备
- 音乐选择:轻快儿歌《幸福拍手歌》改编版(替换歌词为“如果感到快乐就笑一个吧”)。
- 教具:手鼓、笑脸贴纸、不同表情的动物图片。
- 环境:教室布置成“笑脸王国”,悬挂彩色气球和镜子。
三、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 猜笑声游戏:播放动物笑声录音(如小猫“喵呜笑”、小狗“汪汪笑”),引导幼儿模仿。
2.音乐体验(15分钟)
- 节奏练习:用手鼓打出“笑节奏”(如嗒嗒嗒嗒嗒),幼儿用拍手、跺脚回应。
- 舞蹈互动:设计“笑脸转圈舞”,跟随音乐旋律原地转圈并摆出夸张表情。
3.创意拓展(10分钟)
- 表情变变变:用镜子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笑脸,尝试组合不同表情(如眯眼笑+挥手)。
4.结束环节(5分钟)
- 合影留念:集体摆出“最开心笑脸”,用手机拍照打印后贴在班级笑脸墙。
四、延伸活动建议
场景 | 实施方式 |
---|---|
家庭互动 | 发放“家庭笑脸任务卡”,鼓励亲子共同录制“家庭笑声视频” |
区角活动 | 在表演区投放头饰、乐器,供幼儿自由组合“笑声小剧场” |
五、注意事项
-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避免强制要求内向幼儿表演。
- 通过“笑脸贴纸奖励”鼓励参与,而非单纯竞争排名。
- 关注特殊需求儿童,提供安静观察选项。
此教案通过多感官联动设计,将音乐律动与情绪表达结合,符合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认知特点。建议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调整节奏强度,确保活动安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