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墓中出土的青铜犁为何被认为将中国犁耕历史提前至商代?

墓中出土的青铜犁为何被认为将中国犁耕历史提前至商代?

爱吃泡芙der小公主

问题更新日期:2025-07-28 04:26:59

问题描述

商代墓葬中发现的青铜犁实物,通过形制、工艺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商代墓葬中发现的青铜犁实物,通过形制、工艺及使用痕迹分析,证实其作为农耕工具的功能,改写了此前学界认为中国犁耕始于春秋的结论。

一、考古发现的直接证据

1975年,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出土了青铜犁铧(见下表),其尺寸(长13.2厘米,宽9.8厘米)与战国铁犁铧比例接近,且刃部存在明显磨损痕迹。同时期甲骨文中的“犁”字象形文字,与实物形态高度吻合。

特征商代青铜犁铧战国铁犁铧
材质青铜铸造铸铁锻造
厚度0.3-0.5厘米0.5-0.8厘米
使用痕迹刃部单侧磨损双侧对称磨损

二、技术条件的突破性

  1. 铸造工艺
    商代已掌握分范铸造技术,青铜犁铧采用双合范铸法,内部中空设计减轻重量,符合农耕工具需兼顾强度与便携的特点。

  2. 农具组合
    同期出土的青铜锛、镢等整地工具,与犁铧构成完整农具体系。实验显示,青铜犁铧可翻耕深度达15厘米的黏土,效率较原始木石农具提升3倍以上。

三、农业经济的支撑作用

商代遗址中发现的粟、黍、稻碳化颗粒,与黄河流域土壤翻耕需求形成互证。青铜犁铧的出现,标志着商代农业从“刀耕火种”向“深耕细作”转型,为殷墟时期人口增长(据估算达20万)提供了粮食保障。

四、学术争议与解答

部分学者质疑青铜犁铧的实用性,认为其硬度不足(青铜莫氏硬度3.0-4.0)。但模拟实验表明,在商代华北平原的黄土层(硬度2.5-3.5)中,此类犁铧可持续耕作80小时以上,与甲骨文记载“一犁耕十日”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