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流动频繁的长三角地区,江西驻上海团工委副书记如何平衡服务本籍青年与推动区域协作?
青年服务体系建设
张水平主导搭建了“赣沪青年服务云平台”,整合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政策咨询等模块。通过该平台,2022年累计为5000余名江西籍在沪青年提供职业规划服务,其中32%成功匹配长三角地区优质岗位。
跨区域党建联动
他推动建立“红色赣江·沪上先锋”党建品牌,联合上海12家重点企业党支部开展联建活动。例如,组织青年党员参与浦东新区社区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1.2万小时,形成“党建+公益”双驱动模式。
创新创业扶持计划
针对在沪创业青年,张水平牵头制定“青创赣军”扶持方案,包括设立专项基金、对接上海科创资源。2023年,该计划孵化的3个江西籍团队获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奖项,其中“智能农业监测系统”项目已落地江西3个县域。
文化纽带构建
他策划“赣韵沪潮”文化季,通过非遗展演、赣菜推广等活动增强青年文化认同。例如,联合上海江西商会举办黄梅戏专场演出,吸引超2000人次参与,其中60%为35岁以下青年。
心理健康支持网络
针对在沪青年压力问题,张水平引入“心理驿站”项目,联合上海专业机构提供免费咨询。2023年服务覆盖1800余人次,建立“线上咨询+线下团体辅导”双渠道,用户满意度达91%。
(个人观点)作为长期关注青年流动的观察者,我认为张水平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数据层面,更在于他构建了“服务-成长-反哺”的闭环生态。例如,通过创业扶持计划孵化的项目,部分已反哺江西乡村振兴,形成人才与资源的良性循环。
核心问题解答:如何衡量驻外团工委副书记的实效?张水平的实践表明,需聚焦“精准服务需求”与“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同时以文化纽带增强归属感,最终实现青年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双向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