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我们不禁要问,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与抗体的中和作用究竟是怎样协同起来完成抗原清除的呢?下面就来详细探讨。
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补体系统有三条激活途径,分别是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 经典途径:主要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当抗体(IgG或IgM)与抗原结合后,抗体构象发生改变,暴露出补体C1q结合位点,C1q与之结合并依次激活C1r、C1s,后续激活C4、C2、C3等补体成分,形成攻膜复合物(MAC),直接溶解靶细胞。
- 旁路途径:不经C1、C4、C2,而由C3开始激活。某些细菌、真菌等病原体表面的成分可直接激活C3,形成C3转化酶,进而激活后续补体成分。
- 凝集素途径:血浆中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等识别并结合病原体表面的糖结构,激活与之相连的丝氨酸蛋白酶,随后激活C4、C2、C3等,与经典途径后续过程相似。
抗体的中和作用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中和作用。
- 阻止病原体黏附:抗体与病原体表面的黏附分子结合,使病原体无法黏附到宿主细胞上,从而不能侵入细胞。
- 中和毒素:抗体与细菌外毒素结合,改变毒素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毒性。
二者协同作用
协同方式 | 具体过程 |
---|---|
抗体引导补体激活 |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后,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例如,IgG或IgM与抗原结合后,为补体C1q提供结合位点,启动补体级联反应,产生更多具有活性的补体片段。 |
补体增强抗体效应 | 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等片段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一方面增强抗体对吞噬细胞的调理作用,使吞噬细胞更容易识别和吞噬抗原;另一方面,补体激活形成的MAC可以直接溶解被抗体结合的病原体。 |
共同促进炎症反应 | 抗体和补体激活产物都可以招募炎症细胞到感染部位。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触发免疫细胞释放炎症介质,补体激活产生的C3a、C5a等片段具有趋化作用,吸引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到达感染部位,加速抗原的清除。 |
通过以上多种协同方式,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与抗体的中和作用共同构成了强大的免疫防线,高效地完成抗原清除,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