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汽车关税、市场准入与技术标准等问题,双方在开放程度与保护措施上存在显著争议,导致谈判进展缓慢。
分歧点分析
-
关税调整争议
美国要求日本进一步降低进口汽车关税以扩大美国车企的市场份额,而日本坚持通过渐进式调整保护本土产业。 -
市场准入限制
日方对美方提出的放宽汽车零部件进口配额存在抵触,担忧冲击国内供应链;美国则要求日本取消对混合动力车的补贴政策。 -
技术标准差异
两国在电动汽车电池安全认证、自动驾驶技术规范等领域未达成统一,日本主张沿用国际标准,美国则试图推行本土化规则。
双方立场对比表
议题 | 美国主张 | 日本立场 |
---|---|---|
关税水平 | 要求削减至5%以下 | 维持现行10%-15%阶梯式税率 |
进口配额 | 取消年度限制 | 保留30万辆/年的过渡性配额 |
技术认证 | 独立检测体系 | 采用欧盟通用标准 |
新能源车补贴 | 禁止定向补贴本土企业 | 延续研发税收减免政策 |
谈判僵局的核心在于双方对“公平贸易”的定义差异:美国强调对等开放,日本侧重产业过渡保护。后续磋商需在技术兼容性与市场平衡间寻找妥协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