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公安厅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推出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对于企业发展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营商环境的优化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云南省公安厅积极响应号召,结合当地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旨在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公安机关的政务服务与企业日常运营息息相关,那么在这方面有哪些改进呢?简化审批流程是关键。云南省公安厅对涉及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削减不必要的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比如,对于企业公章刻制、特种行业许可证办理等高频业务,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更多审批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企业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站提交申请、查询进度,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再者,优化窗口服务。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涉企服务专窗,提供咨询、引导、帮办等服务,推行“容缺受理”制度,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仅次要材料欠缺的,经申请人承诺后,先予受理并进行审查。
强化治安防控,营造安全经营环境
企业发展离不开安全的外部环境,云南省公安厅是如何保障的呢?一方面,加强重点区域巡逻防控。针对工业园区、商圈、企业集中区域等重点部位,加大巡逻警力投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有效预防和减少盗窃、诈骗等涉企案件的发生。另一方面,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黑恶势力、合同诈骗、职务侵占、商业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快侦快破,及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同时,加强企业内部安全指导。组织民警深入企业,指导企业落实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优化涉企执法,规范执法行为
执法行为的规范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信心,这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呢?推行柔性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企业轻微违法行为,符合法定条件的,依法不予处罚或从轻、减轻处罚,避免“一刀切”式执法,给企业发展留足空间。规范涉企检查。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避免随意检查、多头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确需进行检查的,实行检查计划备案管理,并主动向企业出示执法证件和检查依据。再者,畅通企业维权渠道。设立涉企执法监督投诉电话和邮箱,及时受理企业对执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对发现的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理。
加强服务保障,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除了以上措施,云南省公安厅还能为企业提供哪些直接的服务呢?一是主动上门服务。组织民警定期深入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比如,为企业提供用工招聘、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和支持。二是提供法律支持。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组织专业法律团队为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法律宣讲等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三是优化交通管理服务。针对企业运输车辆通行难、停车难等问题,优化交通管控措施,合理设置货车禁限行区域和时段,为企业物资运输提供便利。
从社会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措施的推出,不仅体现了公安机关服务经济发展的决心,也切实解决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企业感受到的不仅是办事流程的简化,更是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那么,这些措施的效果如何体现?其实,从企业的满意度提升、涉企案件的下降、项目落地的加快等方面都能看出积极的变化。对于企业而言,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雨露,能让企业发展得更加茁壮。对于地方经济而言,营商环境的优化则是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