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5日,卓长仁等6人劫持中国民航296号客机至韩国春川机场,后被转送至中国台湾地区。台湾当局最初将他们称为“反共义士”并给予奖励,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政治操弄需要
台湾当局长期秉持“反共”意识形态,妄图通过这种方式制造两岸对立。将卓长仁等人包装成“反共义士”,可以在其内部营造“反共”氛围,强化“台独”思想,向台湾民众灌输错误的价值观,以此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时,这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其所谓“自由”“民主”与大陆“对立”的姿态,企图在国际舆论上制造影响,争取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
制造分裂影响
台湾当局此举意在通过奖励劫机犯,宣扬分裂思想。他们希望借助这样的事件,吸引更多人关注所谓“投奔自由”的假象,从而动摇部分民众对两岸统一的信心。这种行为是对两岸关系的严重破坏,是在故意制造分裂和对立,阻碍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错误认知作祟
台湾当局对劫机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将这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的犯罪活动政治化,为了一己私利而忽视了国际航空安全的基本准则和人类的基本道德底线。他们的这种错误认知不仅损害了两岸人民的感情,也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
总之,台湾当局将卓长仁等劫机犯称为“反共义士”并给予奖励,完全是出于其政治私利的考虑,是对法律和正义的公然践踏,是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恶劣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