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措施如何保障教育公平与质量?
宜城市人民政府始终将教育作为民生优先领域,通过多维度政策落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下从资源配置、师资建设、公平保障等方面梳理核心举措:
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措施类型 | 具体内容 |
---|---|
校舍建设 | 近三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3所,新增学位5000余个,改善农村教学点条件 |
信息化升级 | 投入2000万元建设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城乡学校“5G+VR”课堂全覆盖 |
设备配置 | 按省级标准更新实验室、体育器材及图书资源,城乡学校教学设备差缩小至15%以内 |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 培训体系:实施“青蓝工程”,每年选派100名骨干教师赴省内外研修,开展校本培训超200场次。
- 激励机制:设立“金桃园教育奖”,对农村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专项津贴,职称评聘向偏远地区倾斜。
- 人才引进:落实“楚才卡”政策,为引进的特级教师提供住房补贴、家属安置等配套服务。
三、推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 精准资助:建立“建档立卡+大数据比对”动态帮扶机制,2023年发放助学金、减免学费惠及学生8600人次。
- 集团化办学:组建6个教育集团,通过“名校+新校”“城区+乡镇”模式带动薄弱校发展,集团内教师轮岗率达30%。
- 质量监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每年开展教学视导,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四、安全与健康保障
- 校园安防:全市中小学一键报警系统、视频监控覆盖率100%,配备专职保安420名。
- 健康促进:落实营养改善计划,每学期组织视力筛查、心理健康讲座,开设足球、书法等特色课程。
通过上述措施,宜城市教育经费投入占比连续五年超GDP4%,高考本科上线率提升至68%,农村学生升学率达城区水平的92%,初步形成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