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类的发音要领如何影响汉语语音的准确性?
汉语拼音声母的发音可依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分为以下类别:
一、按发音部位分类
类别 | 声母 | 发音部位描述 | 发音要领示例 |
---|---|---|---|
双唇音 | b,p,m | 上唇与下唇完全闭合 | 嘴唇紧闭后突然张开,气流冲出 |
唇齿音 | f | 下唇轻触上齿 | 嘴唇与上齿留窄缝,摩擦出气流 |
舌尖前音 | z,c,s | 舌尖平伸,抵住上齿背 | 舌尖与上齿背形成窄缝,摩擦或爆破 |
舌尖中音 | d,t,n,l | 舌尖抵住上齿龈 | 舌尖快速离开或保持接触,气流通过 |
舌尖后音 | zh,ch,sh,r | 舌尖卷起,抵住硬腭前部 | 舌尖后缩,气流从舌根与硬腭摩擦 |
舌面前音 | j,q,x | 舌面前部隆起,接近硬腭前部 | 舌面与硬腭形成窄缝,气流摩擦或爆破 |
舌面后音 | g,k,h | 舌面后部隆起,接触软腭 | 舌面突然离开软腭,气流冲出或摩擦 |
舌根音 | ng | 舌根抬起,接近软腭 | 舌根与软腭形成窄缝,气流摩擦(注:ng为韵母,部分教材未列入声母) |
二、按发音方法分类
-
塞音(b,p,d,t,g,k)
- 要领:发音时气流完全受阻,突然释放。
- 区别:送气(p,t,k)与不送气(b,d,g)。
-
擦音(f,h,s,sh,r,x)
- 要领:气流从窄缝通过,持续摩擦。
- 注意:h为舌面后擦音,需避免与英语“h”混淆。
-
塞擦音(z,c,s,zh,ch,sh,j,q,x)
- 要领:先完全阻塞气流,再摩擦释放。
- 细分:舌尖前(z,c,s)、舌尖后(zh,ch,sh)、舌面前(j,q,x)。
-
鼻音(m,n)
- 要领:气流从鼻腔通过,声带振动。
- 区别:m为双唇鼻音,n为舌尖中鼻音。
-
边音(l)
- 要领: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
三、易混淆声母对比
声母对 | 发音差异 | 例词对比 |
---|---|---|
zvs.zh | 舌尖前vs.舌尖后 | 字(zì)vs.主(zhǔ) |
svs.sh | 舌尖前vs.舌尖后 | 四(sì)vs.书(shū) |
jvs.q | 舌面前带清音vs.带清音+圆唇 | 鸡(jī)vs.七(qī) |
四、发音训练建议
- 镜面观察法:对镜练习,观察口型是否符合发音部位。
- 气流感知法:用手感受气流强弱(如区分b/p、d/t、g/k)。
- 对比朗读法:交替朗读易混声母词组(如“zhi-chi-shi-ri”)。
通过系统掌握发音部位与方法,可显著提升汉语语音的准确性与自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