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震源深度约10千米,受区域断裂带活动及板块挤压作用影响,地质背景与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应力释放相关。
震源机制解析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数据,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参数如下:
参数类型 | 数据 |
---|---|
断层性质 | 逆冲型 |
震源深度 | 10千米 |
滑动方向 | 西北-东南向挤压 |
矩震级(Mw) | 6.2 |
地震破裂过程显示,能量释放集中于断层面上盘,主应力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表明此次事件为地壳浅层挤压环境下断裂带错动引发。
地质构造背景
-
区域构造单元
震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六盘山断裂系,该区域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带。地壳因持续挤压增厚,形成多条平行断裂带。 -
主要断裂带活动
- 拉脊山断裂带:近期活动显著,历史上曾发生多次6级以上地震。
- 西秦岭北缘断裂:控制区域地壳形变,与此次地震存在力学关联。
-
动力来源
印度板块以每年约50毫米速度向北俯冲,导致青藏高原物质向东挤出,并在祁连山构造结附近积累应力,最终通过断裂活动释放。
地震与构造关联性
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属于拉脊山断裂带次级分支,其形成与以下过程相关:
- 地壳垂向差异隆升引发局部剪切应力;
- 断裂带闭锁段在长期挤压下破裂;
- 深部流体迁移降低断层强度,加速失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