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如何平衡红色教育与旅游体验?
策略一: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与文旅产品融合
泾县拥有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等红色地标,可围绕“红色基因+沉浸式体验”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例如:
- 主题线路设计:串联军部旧址、烈士陵园、红色村寨,推出“重走新四军抗战路”徒步路线。
- 场景化体验:在旧址内还原历史场景(如军部会议模拟、抗战兵器展示),增设互动装置(VR重现战役)。
- 文创产品开发:设计军部徽章、红色故事手账等文创,结合本地宣纸、木梳非遗技艺,形成“红色+非遗”伴手礼体系。
策略二:红色教育与文旅融合模式创新
通过“红色研学+文旅服务”联动,提升游客参与度:
模块 | 实施方式 | 案例参考 |
---|---|---|
研学课程 | 邀请专家讲解历史,组织红色剧本杀 | 新四军军部旧址沉浸式研学 |
社区共建 | 培训村民担任红色故事讲解员 | 云岭镇“红色管家”计划 |
跨界合作 | 与高校共建红色教育基地 | 安徽大学党史实践教学点 |
策略三:基础设施升级与区域联动
- 交通优化:开通县城至红色景区的旅游专线,增设充电桩、无障碍设施。
- 数字化赋能:开发“泾县红色地图”小程序,集成导航、语音导览、预约服务功能。
- 区域协同:联合黄山、芜湖等地打造“皖南红色旅游圈”,共享客源与宣传资源。
策略四:政策支持与市场化运营
- 资金保障:申请国家红色旅游发展基金,设立专项补贴吸引社会资本。
- 人才培育:与旅游院校合作培养“红色讲解员+导游”复合型人才。
- 品牌营销:通过短视频平台推出“泾县红色记忆”系列故事,联合旅行社推出“红色+生态”组合套餐。
实施要点:需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红色文化内涵流失,建议成立专家顾问团定期评估项目,确保红色教育功能与旅游体验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