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不久上海沦陷。梅兰芳当时声名远扬,是京剧界的翘楚,其表演艺术深受大众喜爱。日本侵略者妄图利用他的影响力,为侵略行径粉饰太平,达到奴化中国民众、宣扬所谓“大东亚共荣”的目的,多次邀请他演出。
梅兰芳深知一旦为日军演出,不仅会违背自己的爱国良知,更可能被日军利用,成为文化侵略的工具。在民族大义面前,他毅然蓄须明志。蓄须后,他无法再进行旦角表演,以此表明拒绝为侵略者登台献艺的决心。此后,梅兰芳生活陷入困境,失去演出收入,只能靠典当财物、卖画维持生计,但他始终坚守底线,不为日军的威逼利诱所动。
周信芳同样有着令人敬佩的爱国义举。上海沦陷后,周信芳积极编排具有爱国思想的剧目,如《徽钦二帝》。这部剧讲述了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的故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影射意义,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然而,这引起了日伪势力的不满和恐慌,周信芳遭到了日伪特务的迫害。但他毫不畏惧,继续坚持自己的爱国立场,展现出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人物 | 爱国义举 | 面临压力 |
---|---|---|
梅兰芳 | 蓄须明志,拒绝为日军演出 | 生活陷入困境 |
周信芳 | 编排爱国剧目《徽钦二帝》 | 遭到日伪特务迫害 |
梅兰芳和周信芳在抗战期间的这些爱国行为,体现了中国艺术家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担当和骨气,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