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兄弟1208激光打印机硒鼓寿命显示清零后仍提示更换?是否存在固件兼容性问题?

兄弟1208激光打印机硒鼓寿命显示清零后仍提示更换?是否存在固件兼容性问题?

蜜桃mama带娃笔记

问题更新日期:2025-07-28 14:05:34

问题描述

兄弟1208激光打印机硒鼓寿命显示清零后还是一直提示更换,这到底是哪里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兄弟1208激光打印机硒鼓寿命显示清零后还是一直提示更换,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会不会真是固件不兼容在捣鬼呀?

很多使用兄弟1208这款打印机的小伙伴可能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明明已经按照网上的教程对硒鼓寿命显示进行了清零操作,但打印机还是固执地提示需要更换硒鼓,这确实挺让人头疼的。这种情况,固件兼容性问题是有可能的,但也不能一口咬定,咱们得一步步来排查。

一、先排查操作层面:清零方法真的对了吗?

有时候不是机器的错,可能是我们在清零步骤上出现了小小的偏差。兄弟1208的硒鼓清零,不同型号的硒鼓(比如原装和第三方兼容硒鼓),甚至不同批次的打印机,清零方法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可能的操作问题具体表现建议做法
清零步骤遗漏或顺序错误比如没有按住某个特定按钮足够长时间,或者重启打印机的时机不对。重新查找对应型号的官方清零指南或靠谱的用户经验分享,严格按照步骤操作一遍,确保每一步都到位。
硒鼓安装不到位清零后重新安装硒鼓时,没有卡紧,导致打印机未能正确识别。将硒鼓取出,用干净的布擦拭一下硒鼓上的金属触点,然后重新平稳、用力地安装回去,听到“咔哒”声为佳。
未使用对应型号硒鼓使用了非对应型号或不兼容的硒鼓,即使清零也可能无法被打印机正常识别。确认所使用硒鼓型号与打印机说明书推荐型号一致,优先选择质量有保障的产品。

二、固件兼容性,不得不考虑的潜在因素

当操作层面确认无误后,固件兼容性的问题就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了。

1.什么是固件?

打印机固件就像是它的“操作系统”,控制着打印机的各项功能和识别逻辑。厂商有时会通过更新固件来修复bugs、提升性能,或者对耗材识别机制进行调整。

2.固件如何影响硒鼓识别?

  • 新固件与旧清零方法冲突:假设你的打印机之前用某种清零方法没问题,但某次不小心更新了官方固件后,原来的清零方法可能就失效了。厂商可能在新固件中加强了对非原装硒鼓的限制,或者改变了硒鼓寿命的计算方式。
  • 第三方硒鼓与官方固件不匹配:很多小伙伴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第三方兼容硒鼓。如果第三方硒鼓厂商未能及时根据官方最新固件调整硒鼓芯片或设计,就可能出现清零后仍提示更换的情况。简单说,就是你的硒鼓“语言”和打印机新的“操作系统”对不上了。
  • 旧固件未包含新硒鼓信息:反过来,如果你的打印机固件版本比较旧,而你更换了一款新型号的第三方硒鼓(其芯片信息未被旧固件收录),也可能导致识别异常。

3.如何判断是否是固件问题?

  • 回忆近期是否更新过固件:如果是更新固件后才出现的问题,那么固件因素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 查询官方固件说明:访问兄弟官方网站,查看你打印机型号的最新固件更新说明,看是否有关于耗材识别、硒鼓寿命相关的调整。
  • 咨询硒鼓卖家:问问你购买硒鼓的卖家,他们的硒鼓是否已知与兄弟1208的某些固件版本存在兼容性问题,或者是否有针对新固件的解决方案。

三、其他可能性排查

除了上述两大方面,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可能导致问题:

  • 硒鼓芯片问题:硒鼓上的计数芯片如果损坏或接触不良,即使清零操作正确,打印机也无法读取到清零后的信息。可以尝试更换一个新的芯片(如果是可更换芯片设计的话)。
  • 打印机传感器脏污或故障:打印机内部负责检测硒鼓的传感器如果被灰尘覆盖或出现故障,也可能误报。可以尝试用棉签轻轻擦拭相关传感器(操作前请断电,并参考说明书找到传感器位置,避免误操作)。

四、尝试解决与应对

  • 多次尝试清零:有时候一次清零可能不成功,可以多尝试几次。
  • 降级固件(谨慎操作!):如果确定是更新固件后出现的问题,且官方没有新的解决方案,有些技术达人可能会考虑将固件降级到之前的稳定版本。但这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且有风险,可能导致打印机无法使用,非专业人士不建议自行操作
  • 联系兄弟客服:当所有方法都尝试过仍无法解决时,可以联系兄弟官方客服,提供打印机型号、固件版本、硒鼓情况等信息,寻求官方技术支持。他们或许能给出更权威的解答或特定的解决方案。
  • 更换硒鼓:如果手头有其他已知可用的硒鼓(比如原装硒鼓或之前用过没问题的第三方硒鼓),可以替换上去试试看,帮助判断是硒鼓问题还是打印机本身的问题。

兄弟1208清零后仍提示更换硒鼓,固件兼容性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但并非唯一原因。大家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从操作步骤、硒鼓安装、芯片状态等基础排查起,再逐步考虑固件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耐心一点,总能找到症结所在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