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在特定历史节点迈出国际化关键一步,以下为具体信息梳理:
时间与事件对照表
时间节点 | 事件内容 | 关键意义 |
---|---|---|
1974年2月15日 | 中国正式承认《国际民用航空公约》 | 法律层面完成国际规则对接 |
1974年9月 | 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 | 成为国际民航治理体系成员 |
核心背景与经过
-
公约承认
1974年2月,中国政府向国际民航组织递交加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接受书,标志中国民航在法律框架、飞行标准等方面全面对接国际规则。 -
组织加入
同年9月,国际民航组织第21届大会通过决议,接纳中国为正式成员国。此举确立了中国在国际航空运输领域的话语权,为后续航线开通、技术合作奠定基础。 -
实践影响
- 国际航线拓展:1974年11月首开北京—大阪定期航班
- 技术标准统一:飞行规则、适航认证等与国际同步更新
- 人员培训:派遣专业人员赴ICAO机构参与国际协作
关联数据补充
- 1974年前中国仅与12国通航,1980年增至18国
- 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数量(1974年):超130个
- 公约签署国义务:遵守航空安全、空中交通管理等9大核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