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通过频率规划、卫星传输、光纤网络及纠错编码等技术,结合智能调度实现跨区域无干扰覆盖。
核心技术实现路径
1.频率规划与复用
通过地理分隔与频分复用策略,不同区域分配独立频段。例如:
区域类型 | 使用频段范围 | 间隔距离要求 |
---|---|---|
相邻城市 | 470-610MHz | 80公里以上 |
跨省传输 | 610-790MHz | 150公里以上 |
2.卫星信号中继
同步轨道卫星作为中继节点,覆盖半径达数千公里。地面接收站采用抛物面天线定向接收,并通过极化隔离技术(水平/垂直极化)降低干扰,实测信噪比可提升40%以上。
3.光纤骨干网络
国家级广电光纤专网实现省际信号传输,对比传统方式:
传输方式 | 延迟 | 抗干扰性 | 最大传输距离 |
---|---|---|---|
同轴电缆 | 5ms/km | 中 | 100公里 |
单模光纤 | 0.005ms/km | 高 | 1000公里 |
4.动态纠错编码
采用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与QAM调制结合,在同等频谱效率下,误码率较传统RS编码降低2个数量级。例如256QAM调制时,接收门限从28dB降至24dB。
5.智能调度系统
中央控制平台实时监控全国信号强度,通过动态调整参数保障传输质量:
- 频谱感知:每15分钟扫描频段占用率
- 功率控制:发射端按距离分级(50W/200W/1000W)
- 路由切换:主备光纤路径切换时间<50ms
中国标准应用实例
国内采用DTMB(数字电视地面广播)标准,通过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TDS-OFDM)技术,在单频网(SFN)架构下实现半径30公里内无干扰覆盖,已应用于京津冀、长三角等跨区域电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