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看到家乡的变化,心里是真高兴!国家出了那么多返乡创业扶持政策,这肯定是好事,帮助不少父老乡亲圆了创业梦。可为啥身边还是有不少年轻伙伴,要么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要么回到村里还是觉得发展机会不多呢?这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到底好不好用?为啥有政策了,农村青年的就业路还是这么难走呢?
其实啊,咱农村青年面临的就业困境,就像一团乱麻,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我琢磨着,这事儿得分好几头来看:
一、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到底香不香?
不能说政策没用,真的有不少人享受到了实惠。比如说,有些地方搞特色种植养殖,政府给了补贴,帮着找销路,确实富了一批人。还有些地方办起了农家乐、手工作坊,也带动了不少就业。但为啥感觉不是所有人都能搭上这趟“顺风车”呢?
政策好的一面 | 可能存在的小疙瘩 |
---|---|
创业有启动资金补贴、低息贷款 | 有些地方申请手续有点复杂,咱农村人跑起来费劲 |
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和技术指导 | 培训内容有时候和咱农村实际情况结合得不够紧密 |
有税收减免、场地租金优惠 | 好政策知道的人不多,信息传得慢;或者名额有限 |
鼓励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 | 一个地方都搞一样的,容易扎堆,竞争不过人家 |
所以说,政策是好政策,但到了咱手里,能不能接住、用好,这里面还有不少门道。
二、农村青年为啥还觉得就业难?
这可不是政策一方面的事儿,咱自己、村里的情况、大环境都有关系。
-
咱自己的“工具箱”里家伙事儿够不够? 咱农村出来的孩子,不怕吃苦,但有时候在技能上可能差点意思。城里公司要的啥计算机、设计、新媒体运营,咱可能不太熟。想回乡创业吧,搞特色农业得懂技术,搞电商得会上网营销,这些都得学。要是没人教,自己摸索,那可太难了。
-
村里的“舞台”够不够大,设施跟不跟得上? 虽然现在农村路通了、网通了,但跟城里比,很多配套还是差点。比如想办个加工厂,可能电力、物流成本就比城里高。年轻人回来了,除了工作,还想着娱乐、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这些要是不方便,待着也不踏实。机会也少,不像城里啥工作都有,村里可能除了种地、养殖,就是去附近小厂子打零工。
-
外面的“风向”和心里的“坎儿” 现在经济大环境,整体就业压力就不小,城里竞争激烈,农村的岗位自然也紧张。而且,有些年轻人(或者他们父母)觉得,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再回去好像没面子,宁愿在城里漂着,也不太愿意回乡。这种想法也得慢慢转变。
-
创业这碗饭,不是谁都能端稳的 就算政策再好,创业本身就是个高风险的事儿。市场变化快,万一产品卖不出去,或者碰上啥自然灾害,几年心血可能就没了。农村青年大多家底不厚,抗风险能力弱,失败一次可能就很难再站起来了。
说到底,返乡创业扶持政策肯定是有效的,它像一盏灯,照亮了不少人回乡的路。但农村青年的就业困境,是个复杂的“大工程”,得政策继续给力、地方政府好好落实、咱农村青年自己努力提升,还得社会各界多关注、多帮忙,大家一起使劲,才能慢慢把这个难题解开。咱农村青年有韧劲,只要路子对了,机会多了,肯定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