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跨学科方法重新审视西藏古代文明的多元性?
更敦群培(1900-1951)作为西藏近代思想家与史学家,其《白史》以批判性视角挑战传统藏族历史叙事,融合人类学、语言学与考古学方法,提出以下核心观点:
观点领域 | 核心内容 | 学术影响 |
---|---|---|
历史叙事重构 | 质疑松赞干布时期“天授神权”说,主张以世俗视角分析吐蕃王朝政治结构。 | 打破宗教神话对历史的垄断,推动西藏史学走向科学化。 |
考古证据优先 | 强调考古发现(如敦煌文书、汉藏文契约)对文献记载的修正作用,提出“三重证据法”。 | 为西藏史研究奠定实证基础,影响后续民族史学派发展。 |
跨文化互动 | 揭示吐蕃与唐、印度、于阗的经济文化交流网络,提出“高原丝绸之路”概念。 | 重构西藏在欧亚文明中的枢纽地位,挑战“孤立论”传统观点。 |
社会结构分析 | 通过《唐蕃会盟碑》等史料,论证吐蕃社会存在“部落联盟-郡县制”过渡形态。 | 修正“封建农奴制”单一叙事,揭示古代西藏社会复杂性。 |
语言学考据 | 运用藏语方言与梵文音译对比,考证《柱间史》中地名、人名的讹传问题。 | 建立藏文史料校勘新范式,影响当代藏学研究方法论。 |
争议性突破:更敦群培首次提出“藏族起源多元一体”假说,认为雅隆部落联盟通过战争与联姻整合青藏高原族群,这一观点虽受保守派质疑,但为后续“藏族形成过程”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方法论启示:其著作强调“去中心化”视角,主张将西藏史置于欧亚大陆文明互动中考察,这一跨文明史观至今仍是藏学研究的重要路径。
(注:本文内容严格遵循中国法律法规,尊重历史事实与民族团结原则,不涉及任何敏感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