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稳定市场运行,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包括优化交易规则、加强风险监测、引入长期资金等,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主要措施与实施时间表
措施方向 | 具体内容 | 实施时间 |
---|---|---|
交易规则优化 | 调整涨跌幅限制,完善停复牌制度 | 2016年1月起 |
减持监管强化 | 发布大股东减持新规,限制短期套利 | 2017年5月 |
长期资金引入 | 扩大社保基金、外资入市比例 | 2016-2020年 |
风险监测升级 | 建立跨市场数据监控系统 | 2018年3月 |
1.交易规则与信息披露完善
暂停熔断机制后,证监会修订了股票涨跌幅限制,将股指期货合约的平仓手续费标准下调,并严控上市公司随意停牌行为。例如,2016年4月发布《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指引》,要求重大资产重组停牌不得超过3个月,减少非必要停牌对流动性的影响。
2.强化股东减持与市场秩序管理
针对熔断暴露的减持压力,2017年出台《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若干规定》,明确大股东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需提前15日公告,且每3个月减持不得超过公司股份1%。2020年进一步要求减持比例超过5%需披露资金来源。
3.推动长期资金入市与市场开放
- 境内资金:2016年将社保基金权益类投资比例上限由30%提至40%,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
- 境外资金:2018年沪港通、深港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2020年取消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
4.风险预警与监管技术升级
证监会联合交易所建立“大数据监管平台”,通过AI分析异常交易行为,2019年上线证券期货市场失信记录查询系统。2021年修订《证券市场禁入规定》,将禁入期限上限由5年增至10年。
5.投资者保护与教育强化
开设“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推动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2022年建立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准则,要求年报增设“投资者沟通”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