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同样一首《我最红》,在不同平台刷到的舞蹈版本,动作设计居然差了这么多?有时候想跟着学,都不知道哪个才是“原版”或者哪个更适合自己,这到底是为啥呢?
其实啊,不同平台的属性和用户偏好差太多啦,所以舞蹈动作设计自然会“投其所好”,一起来看看吧!
平台类型 | 动作设计特点(差异表现) | 背后原因推测 |
---|---|---|
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 | 1.核心动作高度浓缩:通常会抓住原版中最具记忆点、最酷炫的几个招牌动作,比如有力的甩手、卡点的wave或者标志性的队形转换瞬间,进行放大和重复。 2.简化与趣味化:为了降低学习门槛,让更多人能快速上手模仿,复杂的走位、衔接动作会被简化,甚至加入一些俏皮、搞笑的手部或面部小动作,增加趣味性。 3.突出个人表现力:单人或双人版本较多,动作设计更侧重于展现个人魅力和镜头感,比如夸张的表情、特写镜头的动作设计。 | 短视频平台节奏快,用户注意力停留时间短,追求“一看就会,一跳就火”的传播效应。简化和趣味化的动作更容易引发模仿热潮,形成病毒式传播。 |
专业舞蹈社区/教学平台(如B站舞蹈区、舞蹈教学APP) | 1.还原度高或深度改编:要么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原版MV或舞台版的编舞细节,包括队形、走位、力度、质感等,适合专业学习者;要么会有专业舞者进行深度二次创作,在原曲基础上融入不同舞种元素(如爵士、hiphop的不同风格细分),动作难度和艺术性都较高。 2.分解动作细致:如果是教学内容,会将完整舞蹈拆解成一个个8拍或单个动作进行详细讲解,强调发力方式、肢体协调和表情管理。 3.注重整体流畅性与艺术性:动作衔接更自然,会考虑舞蹈的起承转合和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动作的堆砌。 | 这类平台用户群体多为舞蹈爱好者或学习者,对舞蹈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有更高要求。无论是还原还是改编,都需要有扎实的舞蹈功底支撑。 |
社交媒体分享/生活记录平台(如小红书、微博) | 1.生活化与实用性结合:编舞可能更偏向于日常可展示、易上手的动作,不会过于复杂或消耗体力,方便在聚会、旅行等场景下记录分享。 2.个性化与氛围感营造:动作设计会更注重营造某种氛围,比如甜美、酷飒、活力等,配合穿搭、场景和滤镜,整体呈现更具个人风格和美感。 3.互动性强:可能会加入一些适合双人或多人互动的简单配合动作,方便朋友、情侣一起拍摄。 | 小红书等平台更强调生活方式的分享和精致感的呈现。舞蹈在这里更多是一种表达自我、记录生活的方式,所以动作设计会更贴合日常场景和个人审美。 |
所以呀,下次刷到不同版本的《我最红》舞蹈,就知道为啥动作不一样啦!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学习或展示的版本就好,毕竟跳舞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嘛!你们最喜欢在哪个平台看《我最红》的舞蹈呢?觉得哪个版本最带感?欢迎评论区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