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作品在当代书法教育中是否仍具指导意义?
以下为历代书法字典中收录的《惧字草书》代表作品及书法家信息:
书法家 | 所处朝代 | 代表作品/出处 | 收录字典/文献 |
---|---|---|---|
王羲之 | 东晋 | 《十七帖》《快雪时晴帖》 | 《草字汇》《草诀百韵歌》 |
张旭 | 唐 | 《肚痛帖》《古诗四帖》 | 《草字考》《历代名帖汇编》 |
怀素 | 唐 | 《自叙帖》《苦笋帖》 | 《草书大字典》《历代草书选》 |
黄庭坚 | 北宋 | 《松风阁诗帖》《廉颇蔺相如传》 | 《草书谱》《宋四家草书集》 |
祝允明 | 明 | 《赤壁赋》《箜篌引》 | 《草书通》《吴中草书选》 |
傅山 | 明末清初 | 《草书诗轴》《丹枫阁记》 | 《晚明草书研究》《傅山书法全集》 |
补充说明:
- 王羲之的草书以“中和之美”著称,《惧》字在《十七帖》中呈现圆转流畅的笔法,体现晋人风韵。
- 张旭的狂草《肚痛帖》中“惧”字笔势跌宕,被《草字考》列为唐代草书典型范例。
- 怀素的《自叙帖》以连绵草书闻名,“惧”字在墨色枯润变化中展现禅意,收录于《草书大字典》。
- 黄庭坚的“惧”字在《松风阁诗帖》中融入行书笔意,被《宋四家草书集》评价为“章法疏朗,气脉贯通”。
- 祝允明的《赤壁赋》中“惧”字以侧锋取势,体现明代草书的个性化表达,见于《吴中草书选》。
当代价值:
- 这些作品为研究草书演变提供实证,尤其在笔法、结构与情感表达上具有示范意义。
- 部分字典(如《草字汇》)仍被书法院校列为教材,用于解析草书符号的演变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