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创新手段实现长效治理?
亳州市在推进西淝河“清四乱”专项行动中,结合流域治理难点,创新性地融合了技术监管、制度设计和社会共治模式,形成多维度治理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一、技术赋能精准治理
-
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
- 每月开展全域航拍,建立“问题图斑”数据库,实现乱占、乱建等行为动态监测。
- 案例:2023年通过遥感发现3处隐蔽违建,72小时内完成拆除。
-
AI视频监控系统
- 在重点河段部署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乱倒垃圾、非法采砂等行为,实时推送预警信息。
二、制度创新强化责任落实
措施 | 内容 |
---|---|
河长制“红黄牌”考核 | 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乡镇亮牌督办,与年度绩效直接挂钩。 |
跨区域联防联控 | 与阜阳市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解决交界水域管理盲区问题。 |
三、社会共治提升参与度
-
“绿水币”积分制
- 居民通过举报违法行为、参与清河行动获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 成效:2022年群众举报线索同比增长210%。
-
企业河长认领制
- 12家重点企业认领河段,承担日常巡查和生态修复责任。
四、生态修复与治理并重
- “以鱼净水”工程:投放滤食性鱼类改善水质,同步清理非法网箱养殖。
- 生态缓冲带建设:沿岸种植芦苇、菖蒲等植物,拦截面源污染。
数据支撑:2023年西淝河水质达标率提升至92%,较治理前提高37个百分点。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报道及地方政策文件整理,未标注具体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