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安全关乎民众健康,法律在血液的包装、储存和运输环节制定严格卫生要求,以保障血液质量与受血者安全。
包装卫生要求
- 材料选择: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无毒、无害、无腐蚀性,能有效保护血液成分不受污染。如使用专门的塑料血袋,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 标识清晰:包装上要明确标注血液的血型、种类、采集日期、有效期、献血者信息等,方便识别和追溯。
储存卫生要求
- 温度控制:不同成分的血液储存温度有严格规定。全血和红细胞一般在2-6℃储存,血小板需在20-24℃震荡保存,血浆应在-20℃以下冷冻保存。
- 环境清洁:储存血液的设施和场所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和监测,防止微生物滋生。
运输卫生要求
- 温度维持:运输过程中要使用合适的设备保持血液所需的温度。如采用冷藏箱或冷藏车运输红细胞,确保温度在规定范围内。
- 防震防碰撞:采取必要的防震和防碰撞措施,避免血液受到机械性损伤,影响质量。同时,运输工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