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现行法律,拍摄及传播涉及未成年人的视频需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法律核心依据
法律条款 | 核心内容 |
---|---|
《民法典》第1033条 | 禁止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 |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条 | 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合法权益。 |
《网络安全法》第12条 | 网络用户不得传播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 |
二、拍摄与传播风险点
-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 未经监护人书面同意,拍摄或传播未成年人敏感部位(如足底)视频可能侵犯其隐私权。
- 若视频内容带有娱乐性质,可能被认定为“有悖公序良俗”。
-
肖像权与传播限制
- 即使获得监护人同意,未经允许在网络平台传播未成年人肖像,可能违反《民法典》第1019条。
-
平台责任与行政处罚
- 根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平台需对违规内容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否则可能面临罚款。
三、合法操作建议
- 拍摄前:需取得未成年人监护人书面授权,并明确用途范围。
- 传播时:避免公开未成年人真实姓名、住址等信息,且不得用于商业牟利。
- 特殊场景:若视频涉及医疗或教育用途(如足底反射疗法教学),需额外提供专业资质证明。
四、典型案例参考
2022年某短视频平台下架了多条“挠痒痒”类未成年人视频,理由为“可能诱导低俗行为且未取得完整授权”。
结论:是否需要特殊许可需结合拍摄目的、传播范围及内容性质综合判断,但无论如何,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是法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