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军在两次战役中如何调整战术与兵力配置?
豫中会战(1944年4-5月)部署
时间段 | 地点 | 任务目标 | 参战部队 | 配合对象 |
---|---|---|---|---|
4月中旬 | 郑州外围 | 延缓日军平汉线攻势 | 第133师、134师 | 第11集团军 |
4月下旬 | 许昌-漯河 | 牵制日军主力,掩护友军撤退 | 第135师 | 第31集团军 |
5月初 | 鲁山地区 | 阻击日军向洛阳迂回 | 第134师一部 | 第15军 |
关键行动:
- 郑州防御:第133师依托既有工事构筑防线,但因日军重炮轰炸被迫后撤。
- 许昌阻击:第135师与日军第37师团激战,利用村落地形迟滞敌军3日。
- 洛阳保卫:第134师抽调兵力协同第15军,最终因侧翼暴露未能守住。
豫西鄂北会战(1944年5-12月)部署
时间段 | 地点 | 任务目标 | 参战部队 | 配合对象 |
---|---|---|---|---|
6月 | 南阳-唐河 | 反击日军第13师团侧翼 | 第133师 | 第5战区部队 |
8月 | 襄阳外围 | 牵制日军第39师团南下 | 第134师 | 第47军 |
10月 | 荆门地区 | 防御日军第116师团突破 | 第135师 | 第22集团军 |
关键行动:
- 南阳反击战:第133师协同地方部队发动夜袭,短暂收复唐河县城。
- 襄阳外围战:第134师利用山地地形构筑散兵线,但因补给中断被迫撤退。
- 荆门防御:第135师依托江汉铁路线阻击日军,掩护鄂西门户未失。
部署特点与挑战
- 机动防御为主:因装备劣势,第78军多采取“节节抵抗+局部反击”战术。
- 多线配合困难:需同时应对日军机械化部队与地方伪军袭扰,兵力分散。
- 后勤依赖严重:依赖平汉线运输补给,郑州失守后作战效率大幅下降。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史料整理,具体细节可能存在争议,需结合多源文献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