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在“儿歌变画”教学里设计出契合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绘画步骤呢?
一、儿歌理解阶段
选择简单易懂、富有画面感的儿歌,带领学生反复朗读,逐句讲解儿歌内容,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构建出儿歌所描绘的场景。例如《两只老虎》,可以让学生说说两只老虎在做什么、长什么样子。
二、元素分析阶段
将儿歌中的元素拆解出来,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比如用图片、简笔画展示儿歌里的动物、植物、物品等。以《数鸭子》为例,把鸭子、老爷爷、小桥等元素单独展示,让学生观察其特征。
儿歌 | 元素 |
---|---|
《数鸭子》 | 鸭子、老爷爷、小桥 |
三、草图勾勒阶段
指导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画面的大致轮廓。鼓励他们大胆下笔,不必追求精准。可以先从整体布局开始,确定主体位置,如在画《小星星》时,先画出星星在天空的位置。
四、细节添加阶段
在草图基础上,引导学生添加细节。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如怎样画眼睛、嘴巴等。如画《小兔子乖乖》里的兔子,添加毛茸茸的感觉、可爱的表情等。
五、色彩填充阶段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颜色为画面上色。提醒他们注意色彩搭配,比如画蓝天用蓝色、草地用绿色等。可以展示一些色彩搭配和谐的作品,给学生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