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9加几的计算规律,当计算9加7时,如何通过“原数减一,前面添一”的方法得到答案?
根据9加几的计算规律,当计算9加7时,如何通过“原数减一,前面添一”的方法得到答案?那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9加几的算式呢?我们又该如何准确理解每一步的含义呢?
明确“原数”的指向
要想用“原数减一,前面添一”计算9加7,首先得清楚“原数”指的是什么。在9加几的算式里,“几”就是这里说的原数。比如9加7,这里的原数就是7。
为什么原数是7而不是9呢?因为“9加几”的核心是围绕“几”来做简便运算,9是固定的加数,变化的是后面的“几”,所以操作对象自然是这个变化的数。
“原数减一”的具体操作
确定原数是7后,第一步就是“原数减一”。计算过程很简单:7减1等于6。
这一步的道理是什么呢?从数学角度看,9加7可以理解为10加(7减1),因为9再加上1就是10,把7分成1和6,9加1得10,10加6就是16。所以“原数减一”其实是算出了拆分后需要和10相加的那个数。
“前面添一”的实际意义
当“原数减一”得到6后,“前面添一”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一”代表10,添在6的前面,就组成了16。
比如,我们可以用表格来直观展示这个过程:
| 步骤 | 具体操作 | 结果 | |------|----------|------| | 第一步 | 确定原数为7 | 7 | | 第二步 | 原数减一:7 - 1 | 6 | | 第三步 | 前面添一:在6前面加1 | 16 |
结合实际教学场景的理解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老师经常会用“凑十法”来教9加几的计算,而“原数减一,前面添一”其实是凑十法的简化版。孩子们刚开始接触进位加法时,可能会觉得复杂,这种方法能帮他们快速找到答案。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发现这种简便算法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培养孩子对数字关系的敏感度。比如,算9加5时,用同样的方法,原数5减1得4,前面添一就是14,和9加5等于14的结果一致,是不是很方便?
独家见解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能帮孩子更快应对购物时的简单计算,比如买9元的文具和7元的本子,快速算出总共16元。而且,掌握了这种规律后,孩子还能举一反三,理解8加几、7加几的类似简便算法,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