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哪些热点问题? 这个备受瞩目的会议究竟聚焦了哪些话题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番。
培育未来产业相关议题
在此次会议上,未来产业的培育引发了广泛讨论。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委员孙东生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像DeepSeek引起全球瞩目、宇树科技机器人春晚惊艳亮相,这显示出中国AI产业链在硬件自主化与开源生态建设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他建议开展“人工智能+”行动 ,通过强化前瞻性布局,做好未来技术储备,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芯片应用、基础大模型开发及开源生态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试错的制度环境;抓住青年群体,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行动;发展耐心资本,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速基于国产芯片的大模型训练和发展 。从社会实际来看,当下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无论是医疗领域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还是交通领域优化智能交通系统,都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所以大力培育相关未来产业十分必要。
提振消费相关讨论
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委员李小鹏就有力有序有效做好提振消费工作发表了看法。他提出,要切实增强各地区各部门做好提振消费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绩工程”,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在实际操作中,要更好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落地见效,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税收制度,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释放潜在消费需求。同时,推动消费扩容升级,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扩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比如在农村地区,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商购物逐渐兴起,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亟待进一步挖掘。针对重点群体,如农业转移人口和年轻群体,要加强服务保障,释放其巨大消费潜力,还要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 。
发展银发经济相关建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银发经济发展备受关注。委员张春生提到,我国银发经济尚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内生动能不足等问题。对此,他建议量身打造为老服务产品,进一步优化养老产品供给,提高产品服务品质和适老化设计水平,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研发和突破。例如市场上一些老年手机,在设计上增大字体、简化操作界面,就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继续将适老化改造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城市更新支持范围。促进养老产业与健康、教育、旅游等产业跨界融合,改善老年人服务体验。在增加老年人收入方面,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老年人消费能力,让老年人安心消费、满意消费。同时,引导老年人养成理性消费观,营造良好老年消费环境,严厉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让老年人放心消费 。
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相关建议
超大特大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其治理难题也是会议讨论热点。委员伍爱群针对超大特大城市交通拥堵难题提出了一系列举措。首先要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构建“轨道+公交+慢行”高效衔接的绿色交通体系,优化轨道全链条出行接驳。在一些大城市,早晚高峰交通拥堵严重,通过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可以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缓解交通压力。完善路网规划、优化路网结构,加快城市道路系统建设,提高道路网尤其是支路网密度。加快出台职住平衡规划,引导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以及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向产业园区等居住空间合理转移。在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方面,明确路径,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和社会自治等手段,协同多元城市治理主体,体现用户思维、着眼公共利益、抓好“最后一公里”。并且强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应用,着力打造一批能破解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瓶颈的数字化应用场景 。
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相关探讨
委员王国生针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提出了建议。在宏观政策方面,要锚定目标,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进一步增强协同联动、动态跟踪,落实好政策“组合拳”,确保政策传导无衰减、实施力度不打折、市场感受没温差。在扩大国内需求上,全方位大力提振消费和提高投资效益,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协调推进促消费和稳企业、稳就业,积极帮助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以补短板、增后劲为目标扩大有效投资。从科技创新角度,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集聚重组,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鼓励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开发应用,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因地制宜”,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发展路径。在资源配置方面,引导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推动楼市股市回稳向好,加快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持续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资本市场生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严格依法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落实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 。
海洋经济发展相关谋划
委员滕佳材聚焦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言。他指出,发展海洋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而发展海洋经济最关键、最紧迫的在于科技创新。具体而言,要健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围绕海洋科技创新领域,科学制定专项规划,建立海洋科技创新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有效整合科技资金、人才队伍、科研基础设施,统筹部署海洋科技领域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加强国家海洋科技力量建设,聚力打造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发挥海洋领域“国字号”实验室牵引作用,完善多层次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瞄准海洋科技前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协同攻关。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海洋传统产业方面,赋能海洋渔业、港口航运、海洋化工等产业转型升级、迭代发展;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科技型骨干企业;在海洋未来产业方面,推进发展海底传感器、水下机器人、水下组网等专精特新智能制造产业。筑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优化平台、人才、金融等创新资源配置,推动海洋经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建立更开放的海洋人才引进和管理制度,持续为加快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
从以上诸多热点问题可以看出,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的讨论内容广泛且深入,紧密贴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期待这些讨论成果能够切实推动国家各方面事业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