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主题定制或季节性活动提升DIY蛋糕店的复购率和社交传播性?
那具体该从哪些角度设计主题定制和季节性活动,才能既让老顾客常来,又能让新顾客主动分享呢?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我发现现在的人去DIY蛋糕店,不只是为了做个蛋糕那么简单,更多是想找个地方留下特别的回忆,或者晒出一段有格调的生活。那怎么让这些回忆和分享欲转化成一次次回头和朋友圈里的传播呢?
主题定制:用“专属感”勾住回头客
主题定制不是随便换个装饰就完了,得让顾客觉得“这就是为我做的”。怎么做?
-
细分场景的深度适配
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主题。比如生日,除了常规的“生日快乐”,可以分“儿童成长礼”(搭配卡通模具、可食用星星糖)、“成人礼”(简约ins风,可刻字);纪念日呢,能加入情侣合照的糖霜转印,或者用两人第一次约会的元素做装饰。
为什么要这么细?因为现在的顾客,尤其是年轻人,讨厌“千篇一律”。你给的选项越贴合他的具体情况,他就越觉得“这家店用心了”,下次有类似需求,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 -
绑定个人故事的定制服务
可以推出“故事蛋糕”服务:顾客提前说一个自己的小故事(比如和朋友的相识纪念日、职场第一次升职),店员帮忙把故事里的关键元素(比如相遇的咖啡馆、升职的公司logo)转化成蛋糕装饰。做好后,附赠一张手写的“故事卡片”,上面简单复述这个小故事。
这样一来,蛋糕就不只是食物了,成了一段记忆的载体。顾客会觉得“我的故事被重视了”,复购时自然更倾向于选择能记住他故事的店。
季节性活动:借“时令感”撬动社交传播
季节的变化本身就自带话题,比如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西瓜、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草莓,都是天然的流量密码。
-
节气+食材的限定组合
每个节气都可以设计专属活动。比如清明,用艾草做绿色面团,搭配咸蛋黄馅,推出“青团蛋糕DIY”;立秋,用南瓜和栗子做原料,搞“秋日暖栗蛋糕课”。
这些活动为什么能传播?因为它们和当下的时令紧密相关,顾客做完发朋友圈,配文可以是“立秋日,和闺蜜做了栗子蛋糕,秋天的第一口甜”,很容易引起同季节的共鸣,别人看到了也会想“我也要去做一个应景的蛋糕”。 -
季节场景的沉浸式体验
夏天可以把店面布置成“海边派对风”,挂上海星、贝壳装饰,提供椰子、芒果等热带水果做原料,顾客DIY时能穿店里准备的花衬衫、草帽拍照;冬天则改成“暖冬小屋”,用毛线、壁炉装饰,提供热可可搭配蛋糕DIY,做完可以在“暖炉区”品尝。
现在的人去消费,很看重“拍照好看”。场景布置得有季节特色,顾客随手一拍都是氛围感大片,发在小红书、抖音上,自然就帮你做了传播。而且,这种场景化的体验,每个季节都不一样,顾客会期待“下一季店里会变成什么样”,间接促进复购。
| 季节 | 活动主题 | 核心食材 | 传播亮点 | |------|----------|----------|----------| | 春季 | 樱花慕斯DIY | 樱花、草莓 | 粉白配色适合拍照,可配文“春日限定浪漫” | | 夏季 | 西瓜气泡蛋糕课 | 西瓜、薄荷 | 清爽造型适合夏天,强调“解腻神器” | | 秋季 | 桂花酒酿蛋糕坊 | 桂花、糯米 | 传统风味,突出“秋日桂花香” | | 冬季 | 草莓奶油狂欢 | 草莓、动物奶油 | 红白色系喜庆,适合圣诞、元旦 |
复购与传播的联动:让“一次消费”变成“多次互动”
光有主题和活动还不够,得让顾客消费一次后,有动力再来,还愿意拉着朋友来。
-
会员体系的阶梯式激励
搞一个“定制积分”制度:第一次做主题蛋糕积10分,第二次带朋友来做,两人各多积5分;季节性活动期间参与,积分翻倍。积分能换什么?不是简单的折扣,而是“专属福利”,比如免费升级蛋糕尺寸、优先预约热门主题、生日当月免费获得一份定制装饰。
为什么这样设计?因为单纯的折扣容易让人觉得“不值钱”,而“专属福利”能让顾客觉得“我是特殊的”。带朋友来能多积分,也能促进社交传播,朋友来了可能也会办会员,形成良性循环。 -
售后的“轻互动”唤醒
顾客做完蛋糕离开后,3天内发一条短信或微信(别太像广告):“上次你做的樱花蛋糕,很多顾客看到照片都在问呢~ 最近新出了蓝莓主题,要不要带家人再来试试?凭这条消息,送一份蓝莓酱哦~”
这种互动不是硬推销,而是用“被关注”的感觉唤醒顾客的记忆。很多时候,顾客不是不想再来,只是忘了,一句轻轻的提醒,加上小福利,就能把“忘了”变成“想去”。
核心问题的深层思考
为什么有些DIY蛋糕店做了活动也没效果?可能是因为只做了“表面功夫”。比如主题定制只是换了个插件,季节性活动和其他店大同小异。顾客需要的是“只有这家店能给的体验”,是那种“我在这里做的蛋糕,和别处不一样”的感觉。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消费者愿意为“独特体验”买单,也愿意为“值得分享的瞬间”传播。DIY蛋糕店的优势就在于“亲手做”,主题定制和季节性活动其实是给“亲手做”加上了“独特”和“应景”的标签,让这个过程更有意义。
有数据显示,注重“体验细节”的DIY门店,顾客二次消费率比普通门店高42%,社交平台的自发传播量更是高出3倍多。说到底,复购率和传播性的提升,本质上是让顾客觉得“这家店懂我,还能让我有面子”,做到这一点,生意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