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推行的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如何解决基层党建与业务融合的“两张皮”问题?
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本应相辅相成,可为何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各走各的路,难以形成合力?吉林省推行的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是否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呢?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我观察到,基层党建与业务“两张皮”是长期存在的难题:有的党支部只抓学习教育,对业务工作不管不问;有的业务部门重业绩轻党建,认为党建是“额外负担”。而BTX体系的推行,正是从机制、流程、考核等多方面入手,打破这种割裂状态。
一、BTX体系的“标准融合”机制:让党建与业务目标同频
BTX体系的核心是“标准化”,但这种标准化并非孤立的党建标准,而是将党建要求嵌入业务全流程。 - 目标共设:在制定党支部工作标准时,明确党建目标必须与业务目标挂钩。比如,社区党支部的BTX标准中,“党员先锋岗”的评选不仅看理论学习成果,更要看在社区治理、便民服务中的实际贡献,让党员清楚党建工作要为业务“搭台”。 - 流程嵌入:针对不同领域党支部(如企业、农村、机关),BTX体系细化了“党建+业务”的具体流程。以企业党支部为例,在生产攻坚、技术创新等业务环节,要求党支部同步开展“党员技术攻关小组”“生产一线党课”等活动,让党建工作在业务场景中“看得见、摸得着”。
二、责任链条的“双向绑定”:破解“各管一摊”的困局
过去,党建责任归党支部书记,业务责任归部门负责人,责任分割导致融合困难。BTX体系通过责任绑定,让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一岗双责清单化:BTX体系要求党支部书记同时承担党建和业务双重责任,并制定具体清单。比如,乡镇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清单中,既包括“三会一课”开展质量,也包括乡镇产业发展、民生项目推进情况,考核时两者权重同等重要。 - 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党建联络员+业务骨干”结对制度,党建联络员需熟悉业务动态,业务骨干需参与党建策划。某县市场监管局党支部通过这种机制,在开展“食品安全整治”业务时,同步组织党员开展“诚信经营宣传”党建活动,既强化了监管,又发挥了党员的示范作用。
| 责任主体 | 党建责任 | 业务责任 | 融合要求 | |----------------|-----------------------------------|-----------------------------------|-----------------------------------| | 党支部书记 | 组织党建活动、党员教育 | 推动业务指标完成、解决业务难题 | 党建活动需服务业务重点 | | 业务骨干党员 | 参与组织生活、发挥先锋作用 | 完成本职业务、带动团队业绩 | 在业务中体现党员先进性 |
三、考核评价的“导向革新”:让融合成效“硬起来”
考核指挥棒若只看党建或只看业务,必然导致“两张皮”。BTX体系的考核评价,突出“融合度”和“实效性”。 - 取消单一评价维度:不再单独考核党建笔记是否完整、业务指标是否达标,而是考核“党建对业务的推动率”“业务中党员的参与度”等融合指标。比如,某国企党支部在BTX考核中,因“党员创新项目带动利润增长15%”而获评优秀,而非仅因党建材料齐全。 - 群众评价占比提升:将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的评价纳入考核。社区党支部的BTX考核中,居民对“党员代办服务”“党建引领小区改造”的满意度权重达40%,倒逼党支部在服务群众的业务中做实党建。
四、资源整合的“平台支撑”:打破党建与业务的资源壁垒
党建有阵地、有人员,业务有资源、有需求,BTX体系通过搭建共享平台,让资源流动起来。 - 阵地共用:要求党支部活动阵地同时作为业务交流平台。农村党支部的“党群服务中心”,既用于党员学习,也用于农技培训、农产品展销,让党建阵地成为业务发展的“加油站”。 - 队伍共建:推动党员业务骨干担任党建工作者,党建工作者参与业务决策。某医院党支部中,临床科室主任兼任支部委员,在制定医疗服务提升计划时,同步融入“党员示范门诊”等党建元素,实现队伍力量的双向赋能。
从实际效果来看,BTX体系推行后,吉林省多个基层单位的党建与业务融合效率显著提升。比如,某街道党支部通过BTX标准,将“党建网格”与“民生服务网格”合并,党员在处理群众诉求时同步开展政策宣传,半年内群众满意度提升23%。这种从机制到实操的全链条融合,不仅解决了“两张皮”的表面问题,更让党建真正成为推动业务发展的“红色引擎”。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这种“标准化+融合化”的思路,或许也是破解基层党建难题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