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各市GDP排名中,亳州市为何能在2024年超越宿州市?
同为皖北重要城市,亳州与宿州在GDP竞争中多年紧咬,2024年亳州的反超是否意味着区域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一、产业结构的差异化突破:特色产业撑起增长骨架
亳州的中医药产业近年来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全产业链融合”的跃升。2024年,全市中医药规上企业营收突破800亿元,较上年增长18%,形成了从中药材种植、炮制加工到健康养生、医药研发的完整链条。反观宿州,传统农业占比仍较高,新兴产业培育尚在起步阶段,2024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仅为9%,对GDP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
为何中医药产业能成为亳州的增长引擎?一方面,当地依托“中华药都”的历史积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300亿元;另一方面,政府持续推动“药企+基地+农户”模式,标准化种植面积达120万亩,保障了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品质。
二、交通枢纽功能的强化:物流红利加速资源集聚
2024年,亳州高铁南站扩容工程完工,新增多条直达长三角核心城市的高铁线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23%。同时,亳州国际陆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万标箱,依托“皖北-长三角”货运通道,中药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外运效率提升40%。
宿州虽有京沪高铁过境,但货运通道建设相对滞后,2024年公路货运量增速仅为12%,物流成本较亳州高出约8%。交通条件的差距,直接影响了两地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亳州2024年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6个,宿州则为38个。
| 指标 | 亳州(2024年) | 宿州(2024年) | |---------------------|----------------|----------------| | 高铁货运周转量增速 | 23% | 15% | | 亿元以上项目数量 | 56个 | 38个 | | 物流成本占比 | 12% | 20% |
三、政策红利的精准落地:皖北振兴战略的差异化发力
在安徽省“皖北全面振兴”战略中,亳州被明确为“中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2024年获得省级专项扶持资金15亿元,重点用于中医药研发平台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当地还推出“药都人才计划”,引进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200余人,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宿州则更多承担传统制造业转移承接任务,但由于缺乏特色产业定位,政策资源分散,2024年新兴产业专项补贴仅为8亿元,难以形成集中发力的增长极。
四、消费市场的内生增长:人口红利转化为经济动力
亳州2024年常住人口达490万人,较宿州多30万人,且城镇化率提升至46%,带动了医疗、教育、商贸等服务业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14%,其中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等特色消费占比超30%。
宿州虽人口基数不小,但人口外流现象较亳州更明显,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2%,消费市场活跃度相对较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0%,低于亳州4个百分点。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认为亳州的超越并非偶然,它印证了“特色产业+精准政策+交通升级”的区域发展公式。未来,宿州若能在产业定位上找到更清晰的突破口,依托京沪高铁的区位优势深耕细分领域,两地的竞争或许会更加激烈。而亳州能否持续领跑,关键要看中医药产业能否在创新研发上实现更大突破,避免陷入低端加工的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