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一中作为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有哪些办学特色?
这些特色是如何兼顾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成长的呢?
人文素养培育:厚植家国情怀根基
学校以舟山本土文化为切入点,开设“海洋人文”系列校本课程,涵盖渔俗文化、海岛文学等内容。通过组织“走读海岛”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古村落、博物馆,在实地探访中理解本土历史传承。定期举办人文讲座、经典诵读会,邀请文化学者进校园,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浸润中提升人文底蕴。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能感受到这种将地方文化与人文教育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的家国情怀更有落脚点。
科技教育创新: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校内建成创客空间、海洋生态实验室等特色场馆,配备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供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项目。组建机器人社团、航模小组等科技类社团,定期参与省级乃至国家级竞赛,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项50余项。推行“科研导师制”,由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部分成果还在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体艺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多元成长
| 体艺特色项目 | 主要成果 | |--------------|----------| | 田径队 | 连续五年获市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前三 | | 合唱团 | 获省级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 | | 美术工作坊 | 学生作品多次入选省级青少年美术作品展 | | 排球社团 | 获评市级“优秀学生社团”,常年保持市级联赛前三 |
学校实行“体艺2+1”模式,要求每位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除常规体育课和艺术课外,开设羽毛球、舞蹈、书法等兴趣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每年举办校园体育节、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形成“人人有特长、个个能展示”的体艺氛围。
德育实践深化: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创新推行“班级值周制”,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食堂监督等事务,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意识。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联合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宣传、敬老帮扶等,年均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超80场次。通过“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品德发展轨迹,从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表现等多维度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这些特色可以看出,定海一中的办学特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人文、科技、体艺、德育的多维度发力,形成了“文化铸魂、实践赋能、个性扬长”的育人格局。这种全面且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正是其能成为省级示范学校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