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小学在实施多元化教学方式时,如何平衡学术知识传授与学生技能培养之间的关系?
是不是学术知识学扎实了,技能自然就会提升?或者技能培养会占用知识学习的时间,导致两者难以兼顾?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双向融合
学术知识是学生技能培养的根基,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技能就成了无源之水;而技能是知识的实践延伸,只有通过技能运用,知识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因此,东山小学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将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同步规划。比如数学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公式定理(知识目标),还要设定“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测量、计算问题”(技能目标);语文学科在传授生字词、语法知识的同时,要明确“能通过口头表达或书面写作清晰传达观点”的技能目标。
二、优化课程设计的结合点
通过课程内容的巧妙设计,让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自然衔接。以下是不同学科的结合示例:
| 学科 | 核心学术知识 | 对应技能培养 | |------|--------------|--------------| | 语文 | 记叙文写作技巧、修辞手法 | 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口语交际中的表达逻辑 | | 数学 | 几何图形性质、运算规律 | 空间想象能力、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 | | 科学 | 自然现象原理、实验步骤 | 动手操作能力、现象分析与结论归纳能力 |
这种设计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又让技能培养有了具体的知识载体。
三、创新教学方法的实践路径
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平衡两者提供了更多可能。采用项目式学习时,先围绕项目主题传授相关知识,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比如“校园植物观察”项目,先学习植物分类、生长原理等知识,再引导学生动手测量、记录生长数据、制作观察报告,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又锻炼了合作、探究、表达等技能。
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创设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情境问题中提升技能。比如模拟超市购物情境,学生在计算商品价格(知识运用)的同时,还能锻炼沟通、计算速度等技能。
四、调整评价体系的全面性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单一的知识测试无法反映技能培养效果。东山小学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除了书面测试考查知识掌握,还要通过课堂表现(如发言逻辑、小组协作)、实践成果(如手工制作、实验报告)、技能展示(如演讲、乐器演奏)等维度评价技能发展。例如在英语学科中,不仅考查单词拼写和语法正确率,还要通过口语对话评分表评估学生的听说技能。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发现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早已从“知识储备型”转向“知识+技能复合型”。东山小学在多元化教学中平衡两者,正是顺应这种趋势。据教育部门调研显示,注重知识与技能平衡培养的学校,学生在升入中学后,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都明显更强。这也说明,只有让知识在技能实践中“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