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唱脸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画脸谱活动深化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
在京剧《唱脸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通过画脸谱活动深化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是否只是简单涂色,还是能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桥梁?
一、从旋律到色彩:脸谱背后的文化密码
《唱脸谱》作为融合现代音乐与传统戏曲元素的经典歌曲,本身就承载着向大众普及京剧脸谱知识的使命。教学中若仅停留在“听歌学唱”,学生可能只记住几句歌词,却难以触及脸谱文化的核心。画脸谱活动的价值,在于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象的创作过程——当学生拿起画笔,他们需要先理解“红脸代表忠勇,黑脸象征刚直,白脸暗喻奸诈”的文化逻辑,才能准确选择色彩与图案。
比如,北京某中学音乐课堂曾做过对比实验:一组学生直接学唱歌曲,另一组在学唱后增加“根据人物性格设计脸谱”环节。结果显示,后者不仅能准确说出关羽(红脸)、包公(黑脸)、曹操(白脸)对应的性格特征,还能主动讨论“为什么张飞的脸谱要用黑色且带有夸张的蝴蝶纹”。这种差异恰恰说明,动手绘制的过程倒逼学生主动探究脸谱与人物、历史的内在联系,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灌输。
二、分步实践:让脸谱绘制成为文化解码之旅
画脸谱不是随意涂鸦,而是需要遵循传统规范的“文化创作”。教学中可将活动拆解为三个递进步骤,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深化理解:
| 步骤 | 具体操作 | 文化关联点 |
|------|----------|------------|
| 1. 认知基础:观察与分类 | 展示经典脸谱图片(如孙悟空的金眼窝、窦尔敦的蓝脸葫芦纹),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图案与人物身份的对应关系;发放“脸谱性格对照表”(如红色-忠义、黑色-正直、金色-神佛)。 | 建立“色彩-性格-角色”的基础认知框架,避免后续绘制偏离传统。 |
| 2. 设计草图:选择与构思 | 要求学生选定一个熟悉的历史/文学人物(如岳飞、孙悟空、潘金莲),根据其性格特点选择主色调,并简单勾勒对称的图案布局(如额头纹样代表身份,眉眼间的线条暗示性格)。 | 推动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如语文课文、历史故事)进行个性化解读,强化文化迁移能力。 |
| 3. 动手绘制:细节与修正 | 提供空白脸谱模板、水粉颜料及画笔,学生按草图上色并完善细节(如勾边、阴影);教师巡回指导时重点提问:“为什么选这个颜色?”“这个图案有什么特殊含义?”。 | 通过即时反馈纠正认知偏差(如误将白脸用于忠臣),同时鼓励学生解释设计思路,深化对传统符号意义的理解。 |
三、课堂延伸:从个体创作到群体共鸣
单一的绘制活动可能局限于个人体验,而通过群体互动与展示分享,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戏曲文化的共情。例如:
-
“脸谱故事会”:学生完成绘制后,需用1-2分钟讲述自己设计的脸谱人物及其性格,其他同学可提问(如“为什么给穆桂英加了粉色花瓣纹?”)。这种交流不仅能检验学生的理解深度,还能让他们发现不同人对同一角色的多元解读(如有人认为穆桂英的粉色代表柔中带刚,有人则联想到戏曲中“旦角”的妆容传统)。
-
“校园脸谱墙”:将优秀作品张贴在校园文化角,并标注作者的设计理念。这种“可视化展示”能让更多学生接触脸谱文化,甚至吸引非艺术类学生主动询问:“这个蓝色的脸谱是谁?为什么有这么多锯齿纹?”——当脸谱从课堂作业变成校园公共文化符号,其传播效果远超单纯的知识讲解。
四、现实意义:回应传统文化传承的时代需求
在短视频、流行文化占据青少年主要娱乐时间的当下,许多学生对京剧的印象停留在“老一辈的艺术”。而画脸谱活动恰好提供了“年轻化”的参与切口——它不需要学生完整学习唱腔身段,只需通过一支笔、一张纸,就能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
从社会实际看,北京、上海等地已有多所中小学将脸谱绘制纳入美育课程,部分博物馆还推出“亲子脸谱工坊”,家长与孩子共同绘制并讨论人物故事。这种“代际互动”不仅让传统文化在家庭中延续,更通过孩子的视角反哺家长的认知(如不少家长反馈:“原来曹操的白脸不是单纯‘坏’,而是戏曲对复杂人性的艺术提炼”)。
五、关键要点:确保活动有效性的核心原则
要让画脸谱活动真正深化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需注意以下实践要点:
- 避免形式化:不能只让学生机械涂色“现成的脸谱模板”,而要引导他们从“为什么这样画”出发,主动思考色彩与文化的关联。
- 结合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将熟悉的人物(如动漫角色、历史名人)与脸谱元素结合创作(如“如果给诸葛亮设计脸谱,你会选什么颜色?”),拉近传统与现代的距离。
- 注重过程反馈:教师的提问应聚焦于“你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这个图案有什么特殊含义”,而非单纯评价“画得像不像”。
(个人观点: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我认为这类活动最珍贵的不是培养出多少“小戏迷”,而是让更多年轻人愿意主动靠近传统文化——当他们发现,原来京剧脸谱里的每一笔色彩都有故事,每一次创作都是与历史的对话,这种文化认同会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

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