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巡视组在开展市县巡察时,如何通过机构编制专项检查与巡视联动机制强化监督实效?
湖南省委巡视组在开展市县巡察时,如何通过机构编制专项检查与巡视联动机制强化监督实效?这一举措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地执行并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一、为何要构建机构编制专项检查与巡视联动机制?
机构编制管理是党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党政机关运行效率与权力配置合理性。但在市县层面,部分地方存在超编进人、违规设置机构、职能交叉重叠等问题,影响基层治理效能。
而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利剑”,其权威性与震慑力毋庸置疑。但传统巡视更多聚焦于廉政、作风与重大决策落实,对机构编制这类专业性强、数据敏感的领域覆盖不足。
将机构编制专项检查嵌入巡视流程,既是对巡视内容的深化,也是对机构编制监管方式的创新,二者联动能形成“1+1>2”的监督效应。
二、联动机制的核心:如何实现“专业+权威”互补?
| 联动要素 | 巡视组职责 | 编制部门职责 | 协同效果 | |-----------------|-------------------------------------|-----------------------------------|------------------------------| | 信息共享 | 提供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运行、决策问题线索 | 提供机构设置、编制使用、职数配备数据 | 快速锁定“人”“事”“编”异常点 | | 联合研判 | 从政治监督角度分析编制违规背后的责任 | 从专业角度核实编制使用合规性 | 深挖“表面合规、实则违规”问题 | | 问题反馈 | 将编制问题纳入巡视报告重点内容 | 对需立行立改的编制问题直接督办 | 推动问题整改“见底清零” |
比如某县巡察中发现“某局下设5个事业单位但仅核定3个编制”,编制部门通过数据比对确认该局长期借调下属单位人员充实机关,属于典型的“有编不用、无编乱用”。巡视组结合群众反映的“机关办事效率低”问题,最终认定该局存在“职能错位、权力滥用”倾向,推动该县对全县事业单位职能进行全面梳理。
三、具体操作:联动机制如何落地执行?
1. 巡前准备:数据互通打基础
巡视组进驻前,编制部门同步提供被巡察地区近3年机构编制调整台账、领导职数核定表、超编超配预警清单;巡视组梳理被巡察单位职能履行中的群众投诉焦点,标注可能涉及编制违规的疑点(如“频繁增设临时机构”“职能相近部门未整合”)。
2. 巡中协同:现场核查挖问题
巡视谈话中重点询问“是否存在上级部门以任务为由要求增编”“是否有人通过‘占编不上班’‘借用混岗’规避编制管理”;编制部门同步调取被巡察单位人员花名册、工资发放记录,比对编制系统数据,核查是否存在“吃空饷、编外扩编”等问题。
3. 巡后整改:闭环管理保长效
对发现的编制违规问题,巡视组在反馈意见中明确要求“限期整改并报送结果”;编制部门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对超编单位核减进人计划,对违规设置的临时机构直接撤销,对职能交叉部门推动合并重组。某市巡察后,通过联动机制撤销了3个“僵尸事业单位”,将腾出的12个编制调剂到民生紧缺领域,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四、现实挑战与应对:如何避免联动流于形式?
当前部分市县仍存在“编制部门怕得罪人不愿深查”“巡视组对专业问题把握不准”的问题。对此需强化两点:
- 责任绑定:将联动成效纳入巡视组和编制部门年度考核,对隐瞒问题、整改不力的单位负责人约谈问责;
- 能力提升:定期组织巡视干部参加编制管理专题培训,邀请编制业务骨干参与巡视案例复盘,提升双方“专业语言”互通能力。
(我是 历史上今天的读者www.todayonhistory.com)从实际观察看,湖南某地级市通过这一机制,在202X年巡察中推动解决了17个历史遗留编制问题,其中“某街道违规借用下属企业人员顶编”问题被曝光后,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处分,当地干部普遍反映“现在没人敢在编制上动歪心思了”。
五、社会意义:联动机制如何服务基层治理?
通过机构编制专项检查与巡视联动,不仅查处了具体问题,更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的优化:
- 规范权力运行:遏制了“因人设岗、因权设编”的乱象,确保机构编制资源向民生、发展一线倾斜;
- 提升行政效能:清理了职能重叠的“僵尸机构”,减少了部门间推诿扯皮,群众办事“跑多门”问题明显减少;
- 强化政治监督:将机构编制管理上升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高度,推动市县党委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这种“专业监督+政治监督”的深度融合,正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

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