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在智能制造、碳基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有哪些突破性进展和代表性企业? 这些产业如何推动当地经济转型升级?
龙游县在智能制造、碳基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有哪些突破性进展和代表性企业?这些问题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座浙西小城在产业转型浪潮中的主动突围。当传统产业面临资源约束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时,龙游县以“无中生有”的魄力培育新兴产业,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攻坚和生态构建,在智能制造与碳基材料领域撕开突破口,不仅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更成为观察区域经济转型的鲜活样本。
一、智能制造:从“机器换人”到“智造赋能”的跨越
传统制造业的痛点在于效率瓶颈与人力依赖,而龙游县的破局之路始于对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当地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物联网设备,推动生产流程数字化。其中,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最具代表性——这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核心部件的企业,自主研发的伺服电机、PLC控制器等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广泛应用于3C电子、光伏设备等领域。其建设的智能工厂内,AGV小车自主穿梭运输物料,机械臂精准完成装配动作,生产线数据实时同步至云端分析平台,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产品不良率下降至0.1%以内。
另一家值得关注的企业是中孚精机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的后起之秀,该公司针对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精密件的加工需求,推出五轴联动加工中心,通过误差补偿算法和热变形控制技术,将加工精度稳定在微米级。目前,其产品已进入国内头部车企供应链,并出口至东南亚市场。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不满足于简单的设备引进,而是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形成“智能装备+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能力。
| 企业名称 | 核心领域 | 技术突破点 | 市场影响 | |------------------|------------------------|--------------------------------|------------------------------| | 禾川科技 | 工业自动化控制部件 | 自主伺服电机、PLC控制器 | 国产替代率超30%,服务全球客户 | | 中孚精机 | 高端数控机床 | 五轴联动加工、微米级精度控制 | 进入汽车/航空供应链 |
二、碳基材料:从“资源依赖”到“技术引领”的转型
碳基材料(如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被称为“新材料之王”,但其研发门槛高、产业化难度大。龙游县瞄准这一赛道,依托本地丰富的竹材资源(竹炭产量占全国15%)和化工产业基础,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
浙江凯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碳基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该公司以竹炭为原料,通过高温石墨化工艺制备高性能活性炭,产品孔隙结构均匀、吸附能力超强,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研发的“纳米级竹基活性炭”成功应用于军工领域,用于军用防毒面具滤毒罐,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长期垄断。
另一家企业龙游恒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则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轻量化碳纤维自行车车架、风电叶片模具等产品。其中,为国内某知名自行车品牌定制的碳纤维车架,重量仅为传统铝合金车架的1/3,强度却提升50%,产品远销欧美市场。这些案例证明,龙游县并未盲目追逐“高大上”的前沿材料,而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通过技术嫁接实现“变废为宝”。
| 企业名称 | 主要产品 | 技术特色 | 应用场景 | |----------------------|------------------------|------------------------------|------------------------------| | 浙江凯丰新材料 | 高性能活性炭、竹基炭材料 | 纳米级孔隙结构、军工级吸附能力 | 水处理、军工防毒面具 | | 龙游恒盛能源科技 | 碳纤维复合材料 | 轻量化设计、高强度成型 | 自行车、风电模具 |
三、产业生态:政策护航与协同创新的乘数效应
新兴产业的崛起离不开“有形之手”的精准滴灌。龙游县建立“链长制”工作机制,由县领导担任智能制造、碳基材料产业链“链长”,统筹协调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例如,设立10亿元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对研发投入占比超5%的企业给予税收抵扣;建设“未来工厂”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共享实验室和中试生产线;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在人才引育方面,龙游县推出“人才新政20条”,对带项目落户的团队最高给予500万元启动资金,对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这些举措有效破解了县域城市“引才难”的痛点——近三年,仅智能制造领域就引进博士团队8个、硕士以上人才200余名,为产业持续创新提供了智力支撑。
关键问题解答:关于龙游新兴产业的常见疑惑
-
为什么龙游能在这两个领域突围?
核心在于“错位竞争”思维:不与发达地区拼规模、抢热点,而是聚焦细分赛道(如竹基活性炭、专用数控机床),通过技术深耕形成独特优势。 -
中小企业如何参与新兴产业?
当地通过“龙头企业+配套集群”模式,鼓励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做专做精。例如,为中孚精机提供精密零部件的本地供应商已达30余家,形成“一小时供应链圈”。 -
未来还有哪些潜力方向?
结合国家“双碳”战略,龙游正布局储能材料(如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智能传感器件等新兴领域,预计到2025年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将突破35%。
从“制造”到“智造”,从“资源”到“技术”,龙游县的实践揭示了一个县域经济体转型的底层逻辑:抓住新兴产业窗口期,以技术创新为矛、政策生态为盾,在细分领域做深做透。这些突破不仅重塑了当地的产业版图,更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经验——新兴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大城市的专利,只要找准定位、敢闯敢试,小城市同样能成为新赛道的领跑者。

小卷毛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