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卢兴邦在统治闽北期间如何通过发行广豫纸币和铸造黄花岗银角扰乱地方金融秩序?

卢兴邦在统治闽北期间如何通过发行广豫纸币和铸造黄花岗银角扰乱地方金融秩序?

葱花拌饭

问题更新日期:2025-11-08 13:50:47

问题描述

卢兴邦在统治闽北期间如何通过发行广豫纸币和铸造黄花岗银角扰乱地方金融秩序?卢兴邦在统治闽北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卢兴邦在统治闽北期间如何通过发行广豫纸币和铸造黄花岗银角扰乱地方金融秩序? 卢兴邦在统治闽北期间如何通过发行广豫纸币和铸造黄花岗银角扰乱地方金融秩序?他究竟采取了哪些隐蔽手段逐步瓦解民众信任?


引言:一场由货币失控引发的金融风暴

20世纪20年代的闽北山区,本应是茶盐商道交汇的繁荣之地,却因军阀卢兴邦的货币操控陷入混乱。当“广豫纸币”与“黄花岗银角”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力,百姓的银元铜板被强制回收,商铺的账本写满贬值焦虑——这场看似普通的货币改革,实则是地方军阀掠夺财富、破坏金融秩序的典型样本。


一、权力染指货币:广豫纸币的强制推广与信用崩塌

1. 从“应急之需”到“敛财工具”

1923年卢兴邦占领闽北后,以“军费短缺”“商业流通不便”为由,授意其控制的“广豫钱庄”发行面额为一角至一元的纸质货币。初期宣传称“每元纸币可兑银元一枚”,并承诺由军政府担保兑换。但实际印刷毫无防伪技术——纸张粗糙、油墨晕染,甚至出现同一批次的编号重复。

关键操作:强制要求商户“拒收银元者罚款,使用广豫纸币者免税”,短短半年内,纸币流通量从最初的5万枚激增至30万枚,远超当地实际物资支撑能力。

2. 信用破产的三重推手

  • 无准备金发行:纸币背后无白银或粮食储备,完全依赖军阀强制力;
  • 随意增发:1925年因围剿红军需军饷,单月增印10万张,市场瞬间泛滥;
  • 拒绝兑付:1926年初,百姓持纸币到广豫钱庄兑换银元时,被告知“系统升级暂停业务”,后期直接关门大吉。

据《闽北金融志》记载,当时建瓯县一户农民卖粮所得20元广豫纸币,三个月后只能换回半袋发霉的糙米——购买力缩水超80%。


二、银角陷阱:黄花岗银角的材质欺诈与流通垄断

1. “纪念意义”背后的利益算盘

1924年,卢兴邦以“纪念广州黄花岗起义”为名,铸造了一批背面刻有“黄花岗”字样的银角(一角、二角)。官方宣传称“含银量九成,与袁大头等值流通”,但实际用料却是铜胎镀银,部分劣质批次甚至直接掺入铅块。

对比表格:真银角与黄花岗银角核心差异
| 指标 | 正规银角(如袁大头一角) | 黄花岗银角(卢兴邦版) |
|--------------|--------------------------|------------------------|
| 含银量 | 90% | 30%-50%(表面镀层) |
| 重量 | 标准2.7克 | 2.3-2.5克(偷工减料) |
| 流通背景 | 国家造币厂统一发行 | 地方军阀私铸 |

2. 强制流通下的民生灾难

军阀部队下乡时,手持刺刀要求村民“必须接受黄花岗银角买粮”,并规定“店铺若拒收,每日罚款5元广豫纸币”。更恶劣的是,当百姓发现银角实际价值不足(一枚银角只能换半斤大米,而真银角可换一斤半),试图熔铸变现时,却被以“破坏纪念币”罪名逮捕。

百姓原话记录:“拿着银角去集市,卖豆腐的老张头说‘这玩意儿比锡箔纸还轻’,可官差在旁边盯着,不收就得挨打。”


三、金融秩序崩溃的连锁反应:从市场瘫痪到民怨沸腾

1. 物价飞涨与交易停滞

由于两种货币同时贬值,商人不敢定价——今日制定的价格,明日可能因货币进一步贬值血本无归。建阳县城最大的布店“恒昌号”老板回忆:“以前一匹棉布卖3元银元,后来收广豫纸币要按0.5元折算,结果收到一堆废纸;改收黄花岗银角,顾客骂我们坑人,生意直接垮了。”

2. 民间自发的“货币抵抗”

为躲避军阀盘剥,闽北山区逐渐形成“以物易物”暗流:茶叶商用毛茶换盐巴,猎户拿兽皮换粮食,甚至出现“一枚银元换三只母鸡”的地下交易规则。更讽刺的是,原本被军阀打压的“碎银子”(民间私存银锭)重新成为硬通货,连乞丐都学会辨认银器成色。


关键问题问答:卢兴邦的货币手段为何能得逞?

Q1:普通百姓为何不抵制?

暴力威慑:军警在集市设卡检查,携带银元外出需“登记用途”,实际是变相没收;举报“私藏银元”者可获奖励,导致人人自危。

Q2:为何不向省府或中央举报?

信息封锁:闽北与外界通讯被军阀控制,电报局只传递官方“金融稳定”的假消息;外地商人进山前,常被提前告知“本地用广豫纸币,带银元也换不出东西”。

Q3:这些货币最终去了哪里?

军阀敛财:贬值后的纸币和银角被大量回收熔毁(银角提取铜芯),或用于购买外省物资(趁商家未察觉时低价倾销),本质是将地方财富转移到军阀私人金库。


金融秩序的稳定从来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百姓米缸里的米、织布机上的线、学堂里的课本。当权力沦为掠夺工具,再精巧的货币把戏也终将被历史戳穿——正如闽北老人们至今仍会说的那句话:“卢兴邦的银角,磨得再亮也是锈;他的纸币,画得再像也是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