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漯河市民政局实施的“七心工程”在推动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和社会事务等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漯河市民政局实施的“七心工程”在推动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和社会事务等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蜂蜜柚子茶

问题更新日期:2025-11-20 21:58:49

问题描述

漯河市民政局实施的“七心工程”在推动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和社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漯河市民政局实施的“七心工程”在推动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和社会事务等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 漯河市民政局实施的“七心工程”在推动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和社会事务等方面有哪些创新实践?这些实践如何精准回应群众需求并形成可推广经验?

漯河市民政局近年来聚焦民生痛点,以“七心工程”为抓手,围绕社会救助、为老服务、社会事务三大领域推出系列创新举措,通过机制重构、服务升级和资源整合,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这一工程不仅是政策落地的“助推器”,更是民生温度的“传递者”,其具体实践值得深入探究。

一、社会救助:“精准滴灌”破解急难愁盼

社会救助是兜底民生的关键环节。“七心工程”中,“暖心救助”行动通过三项创新重塑救助模式:
1. 动态监测“大数据+铁脚板”:依托民政、医保、教育等多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对重病、残疾、失业等高风险群体进行智能预警,同步组织社区网格员每月入户核查,确保困难对象“应保尽保”。例如,临颍县通过系统筛查出32户因突发疾病导致医疗支出骤增的家庭,48小时内完成临时救助金发放。
2. 分层分类“需求清单化”:将救助对象细分为“急难型”“支出型”“发展型”,对应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医疗教育专项救助、技能培训与就业帮扶。源汇区试点“救助套餐”,为单亲母亲家庭同时链接托幼服务、公益岗位和心理疏导。
3. 温情服务“主动上门办”:取消非必要证明材料,推行“救助政策进小区”活动,由社工携带便携设备现场受理申请。舞阳县一位独居老人通过社区“流动服务站”当场办理了低保,感慨“没想到坐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

二、为老服务:“全链覆盖”托起幸福晚年

面对老龄化加剧趋势,“安心颐养”工程着力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1. 居家社区“15分钟便民圈”:在每个街道建设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周边社区日间照料站,提供助餐、助浴、康复等“六助”服务。郾城区黄河社区食堂以“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出一点”模式运营,日均服务老人120人次,菜品根据季节调整且价格低于市场价30%。
2. 机构养老“品质提升计划”:对公办养老院实施适老化改造,增设无障碍设施和智能监护设备;引入专业团队运营民办养老机构,通过星级评定给予运营补贴。召陵区某养老院引入中医理疗服务后,入住率同比提升25%,老人满意度达92%。
3. 智慧养老“一键呼叫系统”:为高龄独居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定位和紧急呼叫,后台联动社区网格员和医疗机构响应。今年前10个月,通过该系统成功处置跌倒、突发疾病等紧急事件47起。

三、社会事务:“多元共治”提升服务效能

在社会事务管理中,“贴心便民”工程聚焦群众高频事项优化流程:
1. 婚姻登记“跨域通办+文化赋能”:推行省内婚姻登记异地办理,同时在登记处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邀请心理咨询师开展婚前教育。今年七夕节,源汇区举办“中式集体婚礼”,吸引60对新人参与,既简化手续又弘扬传统美德。
2. 殡葬服务“公益惠民透明化”:推行“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生态安葬奖补”,建成12个公益性公墓,提供树葬、花坛葬等绿色选择。临颍县通过公开殡仪馆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投诉率同比下降60%。
3. 流浪乞讨人员“闭环救助”:建立街头巡查、临时安置、寻亲返乡、源头预防全流程机制,联合公安部门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23名滞留人员找到家人。

| 创新领域 | 具体举措 | 实施效果举例 | |----------------|-----------------------------------|----------------------------------| | 社会救助 | 大数据预警+分层分类救助 | 临颍县48小时发放临时救助金 | | 为老服务 | 15分钟便民圈+智慧手环监测 | 郾城区社区食堂日均服务120人次 | | 社会事务 | 婚姻登记文化赋能+殡葬费用减免 | 源汇区集体婚礼简化流程受好评 |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单一供给到多元协同,“七心工程”的创新实践体现了民政工作从“兜底线”向“促发展”的跨越。其核心经验在于: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设计服务场景,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精度,靠多方参与凝聚服务合力。这些探索不仅为漯河市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更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样本——毕竟,好的民生工程,永远是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生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