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十以内加法口诀表引导孩子理解凑十法原理? ?怎样让孩子从机械背诵转向主动运用凑十思维?
如何通过十以内加法口诀表引导孩子理解凑十法原理?本问题除了探讨引导方法,更想追问:为什么孩子背熟口诀却仍算得慢?
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能快速背出“1+1=2,1+2=3……9+9=18”的十以内加法口诀表,可一到“8+5”“7+6”这类需要进位的题目就卡壳。其实问题不在口诀本身,而在于孩子没掌握“凑十法”这个进位加法的底层逻辑——把一个数拆成能和另一个数凑成10的部分,再算剩下的。十以内加法口诀表恰恰是培养这种思维的最佳工具,关键在于怎么用。
一、先搞懂“凑十法”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
凑十法的本质是简化计算:当两个数相加超过10时(比如8+5),如果先把其中一个数(比如8)补成10(需要2),再把另一个数(5)拆成2和3,那么计算就变成“10+3=13”。比起直接数手指或硬算“8+1=9,9+1=10,10+1=11,11+1=12,11+1=13”,这种方法更高效。但孩子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拆”“怎么拆最方便”,这时候就需要十以内加法口诀表当“脚手架”。
举个例子:孩子算“7+6”时,如果只依赖口诀表,可能要依次想“7+1=8,7+2=9……7+6=13”,耗时又易错;但如果用凑十法——因为7差3就是10,所以把6拆成3和3,先算7+3=10,再算10+3=13,步骤更清晰。
二、用口诀表“找规律”:发现10的“好朋友”
想让孩子理解凑十法,首先要让他们熟悉“哪些数能凑成10”。这时十以内加法口诀表就是现成的“线索库”——让孩子横着看、竖着看,找出所有加起来等于10的组合:1+9=10,2+8=10,3+7=10,4+6=10,5+5=10。把这些组合编成顺口溜(比如“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孩子记起来更轻松。
具体操作建议:
- 和孩子一起制作“凑十伙伴卡片”:左边写1-9的数字,右边对应写出它的“凑十搭档”(如左边写7,右边贴8);
- 玩“找朋友游戏”:随机抽一张数字卡(比如4),让孩子快速说出“我的朋友是6,因为4+6=10”;
- 观察口诀表中的规律:引导孩子发现,竖着看同一列(如1+1=2,2+1=3……9+1=10),其实是“1”和不同数字相加,但“9+1=10”就是最典型的凑十案例。
通过反复强化这些组合,孩子会逐渐形成“看到某个数,立刻想到它的凑十搭档”的条件反射。
三、拆解练习:从口诀表到实际计算
当孩子记熟了凑十组合,接下来就要教他们“怎么拆”。这里的关键是:把需要进位的加法题,拆分成“凑十”和“剩几”两步。
比如算“8+5”:
1. 先看大数8(优先拆小数会更灵活,但初期建议从大数入手),想“8差几是10?”——差2;
2. 再看另一个数5,把它拆成2和3(因为8需要2才能凑成10);
3. 先算8+2=10(这一步直接调用口诀表里的“8+2=10”),再算10+3=13。
练习方法:
- 用口诀表做“过渡题”:先让孩子算简单的“8+2=10”“7+3=10”,再逐步增加难度(如“8+3”);
- 拆解步骤可视化:在纸上画两个圈,一个圈里写8,另一个圈里写5,引导孩子把5分成2和3,把2圈到8那边(标“凑十”),剩下3单独标“剩几”;
- 对比两种算法:让孩子分别用“数手指”和“凑十法”算“7+6”,感受后者的速度优势。
四、生活场景迁移:让凑十法“活”起来
理论学得再好,不如在生活中用起来。十以内加法口诀表里的数字,其实都藏在日常场景中——买水果、分糖果、数积木……这些都是练习凑十法的好机会。
生活案例:
- 买苹果:家里有8个苹果,妈妈又买了5个,问一共有几个?引导孩子想“8差2是10,把5个苹果里的2个先给8,凑成10,剩下3个,一共10+3=13”;
- 搭积木:已有7块红色积木,再拿6块蓝色积木,问总共有多少块?让孩子把6块拆成3和3(因为7差3是10),先算7+3=10,再算10+3=13;
- 游戏化练习:玩“超市购物”游戏,给孩子10元“虚拟钱”,买标价8元和5元的物品,问“钱够吗?需要再拿几元?”(本质是算8+5)。
通过这些真实场景,孩子会发现凑十法不是枯燥的计算技巧,而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实用工具。
常见问题答疑
Q1:孩子总是记不住凑十组合怎么办?
→ 多用实物演示(如用积木摆1和9拼成10),结合口诀表的规律(如竖列中9+1=10,8+2=10的位置关系),每天花5分钟玩“凑十配对游戏”。
Q2:什么时候开始教凑十法最合适?
→ 当孩子能熟练背诵十以内加法口诀表(约5-6岁),且开始接触“8+3”“7+4”这类需要进位的题目时(通常是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就是引入凑十法的黄金期。
Q3:如果孩子坚持用数手指的方法,要强行纠正吗?
→ 不用强迫,先肯定数手指的正确性,再通过对比(如“数手指要数5下,凑十法只要2步”)让孩子自己发现效率差异,激发主动性。
从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十以内加法口诀表不仅是“计算工具”,更是培养数学思维的起点。当孩子通过拆解组合、观察规律,真正理解“凑十”的本质,他们会发现:原来数学不是硬算,而是找到藏在数字里的小秘密。
分析完毕

虫儿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