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东汉摇钱树”有哪些独特工艺特征?其专题陈列展区的亮点展品包括哪些? 这些工艺特征如何反映汉代工匠的智慧与信仰?展区里还有哪些文物能与摇钱树形成文化呼应?
绵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东汉摇钱树”有哪些独特工艺特征?其专题陈列展区的亮点展品包括哪些?
在四川绵阳博物馆的众多藏品中,一株高近1.5米的青铜摇钱树始终占据着最显眼的位置——它不仅是我国目前出土保存最完整的东汉摇钱树之一,更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株穿越两千年时光而来的文物,不仅承载着汉代人对财富的朴素向往,更凝结着古代工匠令人惊叹的技艺创造力。当我们驻足凝视它的枝叶纹路、鎏金光泽时,那些隐藏在细节中的工艺密码逐渐浮现;而围绕它打造的专题陈列展区,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文化对话,将汉代巴蜀地区的信仰体系与艺术成就娓娓道来。
一、东汉摇钱树的独特工艺特征:从材料到细节的匠心独运
作为汉代丧葬文化中的特殊器物,摇钱树通常由青铜树干、陶制或石制基座、可拆卸的枝叶及挂饰组成。绵阳博物馆的这件东汉摇钱树(出土于涪城区何家山二号汉墓),其工艺特征可从以下维度展开观察:
1. 分段铸造与精密拼接技术
摇钱树整体采用“分段模铸+榫卯连接”的工艺:树干分为五段,每段通过底部的凸榫与上段的凹槽精准咬合,既保证了运输与制作的便利性,又确保了整体结构的稳固性。这种模块化生产方式在汉代青铜器中较为罕见,反映出当时工匠对大型复合器物制作的成熟掌控。
2. 多层浮雕与镂空装饰的结合
树干表面以浅浮雕技法刻画了西王母、羽人、龙虎等神话形象,线条流畅且富有立体感;枝叶则采用镂空工艺,叶片边缘细如发丝的孔洞既减轻了重量,又形成了独特的光影效果。尤其是叶片上细密的云气纹与几何纹,需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其连贯的走势,足见工匠的耐心与技艺精度。
3. 鎏金与彩绘的双重装饰
树干与主要枝叶表面残留着薄薄的鎏金层,在灯光下泛出柔和的金色光泽,既象征财富的珍贵,又提升了器物的视觉等级。部分叶片边缘还保留着暗红色彩绘痕迹,推测原本可能施有红、绿等矿物颜料,形成“金缀彩叶”的华丽效果——这种金属与颜料的复合装饰手法,在汉代文物中堪称典范。
4. 功能性与象征性的统一设计
摇钱树的每层枝叶均悬挂着方孔圆钱(仿制铜钱,部分刻有“五铢”字样),枝头点缀着朱雀、辟邪等神兽,整体造型既像一棵挂满财富的“神树”,又暗合“仙人采药”“天门通天”的宗教寓意。树顶的朱雀展翅欲飞,树根部的玄武盘踞守护,形成了完整的“天地人神”空间叙事。
二、专题陈列展区的亮点展品:一场汉代信仰的立体呈现
围绕东汉摇钱树,绵阳博物馆特别设置了“汉风雅韵·绵阳摇钱树文化展”专题展区。这里不仅展出了摇钱树本体,还通过30余件关联文物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汉代文化场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亮点包括:
| 展品名称 | 核心看点 | 与摇钱树的关联 | |------------------------|--------------------------------------------------------------------------|--------------------------------------------------------------------------------| | 摇钱树基座(陶制) | 表面刻画宴饮、乐舞场景,底部有圆形榫孔与树干底部完美契合 | 直接承载摇钱树主体,佐证其作为“丧葬神器”的使用方式 | | 汉代青铜神兽构件 | 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部分带有焊接痕迹 | 与摇钱树枝头的神兽风格一致,反映汉代“四灵护佑”的宇宙观 | | 摇钱树残缺枝叶标本 | 展示未修复的原始状态,可见铸造时的范线与修补痕迹 | 帮助观众理解文物修复过程,直观感受古代工艺的复杂性 | | 汉代陶楼模型 | 二层楼阁顶部设有“悬圃”(空中花园),与摇钱树“通天接神”的功能呼应 | 揭示汉代建筑与信仰的关联,说明摇钱树可能是墓主“升仙通道”的象征物 | | 铜镜与玉璧组合 | 铜镜背面刻有“长宜子孙”铭文,玉璧边缘有谷纹装饰 | 与摇钱树共同构成“财富传承+子孙昌盛”的丧葬主题,体现汉代人对生命延续的追求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区内的数字化互动装置:通过3D建模技术,观众可以旋转、拆分摇钱树的各个部件,观察其内部结构;还能点击屏幕查看不同季节出土的摇钱树叶片颜色变化(如秋季叶片因氧化呈现深褐色),甚至模拟“挂钱”的仪式过程——这种沉浸式体验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也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三、从摇钱树看汉代巴蜀文化的独特气质
为什么绵阳出土的摇钱树能成为“镇馆之宝”?除了工艺本身,它还折射出汉代巴蜀地区的文化特质:
- 地域特色鲜明:与中原地区摇钱树多见的西王母崇拜不同,绵阳这件树上的主神形象融合了本地“蚕丛纵目”的传说元素,叶片纹饰中出现了独特的“巴蜀图语”符号;
- 生活气息浓郁:枝叶间的小人形象并非严肃的神灵,而是手持农具的农夫、嬉戏的孩童,甚至能看到模仿市井交易的场景,反映了汉代“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
- 技术辐射影响:经考证,这类摇钱树的铸造技术可能源自蜀郡工官系统,后传播至云南、贵州等地,绵阳作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其文物正是文化交流的鲜活见证。
若你曾好奇过:为什么汉代人如此痴迷于“摇钱树”?这株青铜树究竟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细节?答案就藏在绵阳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每一片鎏金的叶子、每一道錾刻的纹路,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立体史书”。当你站在它面前,或许能听见两千年前的匠人低语:“我们不仅铸造器物,更在铸造信仰。”
【分析完毕】

爱吃泡芙der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