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田国良在河北省旅游投资集团任职时主导了哪些重点项目?

田国良在河北省旅游投资集团任职时主导了哪些重点项目?

虫儿飞飞

问题更新日期:2025-11-19 05:00:40

问题描述

田国良在河北省旅游投资集团任职时主导了哪些重点项目?田国良在河北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田国良在河北省旅游投资集团任职时主导了哪些重点项目? 田国良在河北省旅游投资集团任职期间,除了主导了哪些重点项目?还推动了哪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旅融合实践?

田国良在河北省旅游投资集团任职期间,正值河北省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作为省属国有文旅企业的掌舵人之一,他聚焦“文旅强省”战略目标,通过一系列重点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推动河北旅游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这些项目不仅覆盖了传统文化活化、生态旅游开发、智慧景区建设等多个维度,更通过“旅游+”模式串联起全省优质资源,成为观察河北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


一、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激活山地资源的“红色引擎”

太行山横亘河北西部,既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历史。田国良主导的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项目,以“红绿交织、文旅共生”为核心理念,将邯郸、邢台、石家庄三市的太行山区段统筹规划,重点打造了三大功能板块:
- 红色记忆板块:对129师司令部旧址、前南峪抗大纪念馆等20余处革命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通过沉浸式剧场、VR实景体验等技术,让红色故事“活起来”。
- 生态休闲板块:依托清漳河、泜河等水系,建设了全长80公里的生态步道和15处亲水平台,配套开发峡谷漂流、森林康养等业态。
- 文化体验板块:挖掘当地邢窑白瓷、武安傩戏等非遗资源,建成3个非遗工坊和主题展馆,带动周边20个村庄发展文创产品销售。

该项目被列入河北省“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重点工程,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直接带动沿线10万群众增收。


二、唐山国际旅游岛综合开发:滨海经济的“二次创业”

唐山国际旅游岛(含菩提岛、月岛、祥云岛)曾因开发模式单一陷入经营困境。田国良团队接手后,提出“全季候海岛度假目的地”转型方案,重点突破三大瓶颈:
1. 基础设施升级:投资23亿元新建跨海大桥和环岛轻轨,将三岛通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改造升级2000间酒店客房,引入国际连锁品牌管理。
2. 产品体系重构:针对亲子客群推出海洋牧场研学营,针对年轻群体打造海上运动基地(含帆船、潜水项目),针对银发群体建设温泉疗养社区。
3. 文化IP植入:以“妈祖文化”为主题建设祈福广场,联合故宫文创开发“海岛十二时辰”系列伴手礼,使旅游岛从“观光打卡地”转变为“深度体验场”。

数据显示,该项目实施三年后,旅游岛年营收增长210%,过夜游客比例从35%提升至68%。


三、正定古城文旅融合示范区:历史街区的“活态传承”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拥有隆兴寺、开元寺等9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但一度面临“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转化率低”的问题。田国良主导的正定古城文旅融合项目,创新采用“微改造·精提升”策略:
- 空间活化:拆除与古城风貌冲突的现代建筑2.3万平方米,恢复阳和楼、广惠寺华塔等历史节点的原有肌理,打造“一街一主题”的步行街区(如美食街、非遗街、灯光秀场)。
- 科技赋能:运用AR技术复原唐代开元寺钟楼原貌,开发“数字文物导览系统”,游客扫码即可查看文物背后的故事。
- 业态创新:引进开心麻花剧场、国潮音乐节等时尚元素,同时保留郝家排骨、王家烧麦等36种传统小吃,形成“古今碰撞”的独特体验。

该示范区成功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带动正定县旅游总收入五年内实现翻番。


四、坝上草原生态旅游带:北方牧场的“四季歌”

针对坝上地区冬季旅游薄弱、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短板,田国良提出“四季全时·生态赋能”发展路径,重点培育三大特色产品:
- 夏季避暑:在丰宁、围场等地建设10个星空帐篷营地,配套开发草原马术、越野驾驶等项目,年接待避暑游客超200万人次。
- 秋季赏景:打造“塞罕坝—御道口—乌兰布统”金秋摄影走廊,通过无人机航拍大赛、油画写生基地等吸引艺术爱好者。
- 冬季冰雪:利用天然雪场资源,引入芬兰极地体验项目,建设室内滑雪馆与温泉度假综合体,打破“半年闲”困局。

该项目带动坝上地区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成为京津冀地区生态旅游的标杆案例。


关键问题延伸思考

| 核心问题 | 具体表现 | 田国良团队的应对策略 | |-------------------------|--------------------------------------------------------------------------|------------------------------------------| | 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 | 历史遗迹修缮与商业开发的矛盾,生态脆弱区的承载力限制 | “最小干预原则”+环境容量监测系统 | | 怎样提升游客体验深度? | 传统景区存在“看得多、参与少”“白天热、晚上冷”等问题 | 沉浸式业态植入+全时段产品矩阵 | | 区域协同如何落地? | 各地文旅资源分散,缺乏统一品牌与线路串联 | 成立“冀旅联盟”推行门票互认、交通互联 |

从太行山的红色足迹到渤海湾的浪花涛声,从千年古城的青砖黛瓦到草原深处的星辰篝火,田国良主导的这些项目不仅是简单的工程落地,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它们像一串珍珠,串联起河北文旅产业的过去与未来,也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转型样本。当游客漫步在这些项目中时,触摸到的不仅是景观之美,更是一个省份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与发展智慧。